熊超 肖進 朱錫芳
摘 要:圍繞長三角地域光電產業背景,以及學校高素質應用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光電子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特點,迎合光電子產業人才需求,創新教學理念,以完整的光電子產業鏈為服務對象,優化常州工學院本科光電類專業設置,提煉各專業的培養方向與專業特色,迎合長三角地區的光伏、LED、測試裝備產業特色、構建光電類專業知識結構覆蓋整個光電產業領域,以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無縫對接。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光電專業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應用型地方大學是面向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設置應用學科專業;強化實踐實訓教學,提高應用能力;重視應用研究,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為基層單位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理論應用和技術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地方性大學。中國教育報曾刊登過一項針對12398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79%的人認為在大學里學不到有用的東西,77%的人認為在大學所學東西與現實脫節,80%的人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不滿意。其中,相當部分調查對象就是地方高校的畢業生。近三年的麥可思常州工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年度報告中提到了光電類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較低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如何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這些問題是地方高校目前所面臨的必須解決的重大難題。
一、常州工學院光電類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常州工學院作為應用地方性高校,學院定位為培養高等應用型復合人才,建立具有常工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培養大批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人才。依據學校的定位,現有的光電專業類“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與“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分別屬于三個不同的學科,如何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呢?如何實現光電類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近些年,圍繞這些問題,常州工學院光電類專業一直在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緊密結合長三角地域光電產業結構和光電技術特點,合理設置專業布局、明確專業培養方向與培養特色、優化課程體系設計與專業課程設置,加強課堂教學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人才的有效途徑。
常州工學院以長三角地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優化光電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工程應用型、技術應用型、服務應用型、職業應用型、復合應用型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以光電產業為各專業的落腳點,確立各專業的培養方向與特色;以光電技術領域與光電產業背景,優化課程體系設計,不僅強調學科,更要強調應用,注重學科和應用兩個體系之間的平臺建設和應用培養關系,改變傳統意義上的主從關系。在課程設置上,由簡單地照抄照搬官方規定或名校經驗轉變為立足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著力構建總量、比例、單元群落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與體系,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的一般要求,如緊扣培養目標,體系結構科學、合理等等,更應突出大眾化、地方性和應用型特點和要求,科學設置課程結構與體系,保證后續教育教學活動的規范、有序、質量和水平。
二、結合長三角地域的光電產業背景以及學校的辦學定位合理設置專業布局
為適應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培養目標,圍繞學校“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辦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學、做、創并舉”的教學理念,為教學改革和創新型人才培養引領方向。圍繞長三角地域的光電產業背景,尤其是光伏、LED、測試裝備產業,確立以完整光電產業鏈為服務領域,光電子技術為學科背景,明確“光電材料合成與開發、光電器件開發與應用、光電系統設計與集成,光電檢測技術與設備開發”四個產業領域為光電類各專業的落腳點,優化光電類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煉各專業的培養方向與專業特色,體現常州地區的光伏、LED、測試裝備產業特色、構建光電類專業知識結構覆蓋整個光電產業領域,各專業以光電技術培養方向為主體,以局部領域為側重,培養從事光電技術領域,尤其是光伏技術、LED、測試裝備開發與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測試、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習和掌握光電材料、器件與應用、系統與集成、測試技術與裝備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制備、設計方法,拓寬專業應用范圍。學生畢業后可在大型現代化光電材料與器件企業、光電測試設備制造企業、能源與環保企業從事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各級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從事光電子、新能源、電力、節能、環保等方面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咨詢和監管等工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從事研究與開發、教學、管理等工作。所以,要基于光電產業鏈優化光電類本科專業的專業設置與專業特色。
三、以“光電產業鏈”為主線,構建“模塊化”“系列化”的課程群體系
學院迎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緊密結合長三角地域光電產業結構和光電技術特點,依據“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學、做、創并舉”的教學理念,構建光電類課程體系及各專業課程設置,各專業之間實現基礎課程“模塊化”,專業必修課程“有特色”,專業選修課程“能互補”的課程設置體系。光電類課程群體系與各專業課程群設置如圖1、2所示。
以光電子技術為核心,橫向以“光電產業鏈中的各種技術領域”為主線,優化各專業課程體系,建立適應光電子技術學科特點,實現各專業均涵蓋整個光電產業鏈,但分別側重局部技術領域,即涵蓋光電材料開發與制備技術、光電器件開發與應用技術、光電系統設計與集成、光電測試技術與設備開發等四大系列的“模塊化、系列化”完整的光電類課程群體系,每個專業都有自己側重的課程群,形成各自的專業特色。
■
圖1 光電類專業主干課程群及各專業核心課程群
每個專業按照側重的技術領域,縱向按知識體系與認知能力模塊化專業課程,各專業相互選修其他專業的專業課程,實現各專業之間選修課相互補充。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以“材料類”與“器件類”兩個專業課程模塊為重點、兼修“材料檢測”“器件檢測”“器件應用”“檢測設備”以及“質量類”五個課程模塊中的部分專業課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器件類”與“器件應用”兩個專業課程模塊為重點,兼修“材料類”“材料檢測”“器件檢測”“檢測設備”以及“質量類”五個課程模塊中的部分專業課程,突出LED產業特色;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器件應用”“系統集成”與“系統檢測”三個專業課程模塊為重點,兼修“材料類”“器件類”“器件檢測”“檢測設備”以及“質量類”五個課程模塊中的部分專業課程,突出光伏技術特色;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以“材料檢測”“器件檢測”“系統檢測”以及“檢測設備”四個專業課程模塊為重點,兼修部分質量類”課程模塊中部分專業課程。
■
圖2 光電類專業課程群體系
在課程群體系中,多種不同的課程模塊組合成不同的課程群系列,比如,按照知識類別劃分,“材料類”與“材料檢測”兩個課程模塊構成材料類課程群,“器件類”“器件檢測”與“器件應用”三個課程模塊構成器件類課程群,“系統集成”“系統檢測”與“檢測設備”三個課程模塊構成系統類課程群;按照產業領域類別劃分又可組成“光伏技術課程群”“LED課程群”“光電器件課程群”以及“測試技術課程群”等,實現縱橫交錯的課程群網絡。
常州工學院作為培養高科技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緊密圍繞長三角地域光電子產業背景,確定常州工學院光電類專業以光電子產業鏈為服務領域,光電子技術為學科發展方向,明確“光電材料與器件開發與應用”“光電系統設計與集成”“光電檢測技術與設備開發”三個產業領域為光電類各專業的落腳點,不斷優化各光電類本科專業建設,各專業以光電技術培養方向為主體,局部領域為側重,明確各專業的培養方向,形成了鮮明的專業特色。以“光電產業鏈”為主線,建立適應光電技術學科特點,實現各專業均涵蓋整個光電產業鏈,但分別側重局部技術領域,即涵蓋光電材料開發與制備技術、光電器件開發與應用技術、光電系統設計與集成、光電測試技術與設備開發等四大系列的“模塊化、系列化”完整的光電類課程群體系,形成各專業之間基礎課程“模塊化”,專業必修課程“有特色”,專業選修課程“能互補”的課程設置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光電子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特點,探索出與光電子產業背景緊密結合、具有明顯特色的專業課程設置,培養多層次的光電子技術專業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建京,吳智泉.地方大學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探討[J].北京教育:高教,2015(5).
[2]李立國.什么是現代大學[J].新華文摘,2019(19).
[3]王永,張淵,劉浩,等.常三角地區高職光伏專業建設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2).
[4]杜衛,陳恒.學科交叉: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建設的戰略選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
[5]潘玉駒,廖傳景.基于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及評價[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4(5).
[6]張林,陶君成,孫靜.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今日科苑,2006(9).
基金項目:常州工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課題A-3002-13-019,A3-4403-14-010,A3-4401-14-029。
作者簡介:熊超,男,講師,1982年3月出生,工學博士,副教授,目前主要承擔光伏技術相關課程教學工作以及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相關工作;近幾年以來一直從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薄膜太陽能電池應用與開發研究。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