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霞
摘 要: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加強情感體驗,增強對文本的感知。良好的學習情境,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教學情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感官學習,必然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創設情境 感受樂趣 情感體驗 發展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里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能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交流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判斷;在表演朗讀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體會文本的思想感情。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整合其他學科活動,靈活運用多媒體,聲色并茂,努力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一、創造氛圍,感受樂趣,在情境中體驗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何在課堂中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主動學習,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我認為可以在課伊始就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主動學習。如教學冰心的《吹泡泡》一課時,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三年級學生愛玩又有些生活經驗的特點,課一開始,就拿出了事先和弄好的肥皂水,讓學生觀察,并吹泡泡,學生樂壞了,因為這是他們喜愛的游戲,又可以和老師和同學在課堂上一起玩,學生們個個興致勃勃,樂此不疲。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對課文中冰心童年時制作泡泡的過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實這就是我們想要的課堂,想要的語文教學。又如在學習《廬山的云霧》時,由于孩子地處農村,有很多孩子沒有走出家鄉,甚至沒有旅游過。一上課,我直接從課件中播放我游覽廬山時的照片,一張張地呈現,學生馬上看到了老師熟悉的面孔,同時也看到了廬山如詩如畫的仙境般的秀麗風景,發出了一聲聲感嘆,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麗。緊接著,我在一段描述中開始了這一節課的教學。學生在我創設的意境中學到了知識,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聞,聯系了學過的古詩,感嘆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長大了,我也要去親眼見一見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這樣的心聲,讓我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感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帶來的樂趣。
二、撥動情弦,加強訓練,在情境中理解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如果教師上課有激情,學生必然受感染,試想一節沒有激情的課堂,必是一潭死水,一位沒有激情的教師,學生聽課必然是索然無味的;相反,一堂充滿真情的語文課,能夠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進入文本中學習。例如:我在教學《父親、樹林和鳥》一課時,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說:“聽你們讀課文,老師也很想來讀一讀,你們同意嗎?”接著,我聲情并茂地讀了起來。我抓住了課文的對話及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突出地表現了父親這一人物的特點——喜歡樹林和鳥,另一人物“我”受父親的感染,由對樹林和鳥并不熟悉到后來的喜歡鳥并學會保護鳥的情感變化朗讀,學生聽得都入了神,還沒等我范讀完,一個個高舉著小手,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我來給您評一評,老師,您讀得太有感情了!”“老師,我感到課文里的父親真厲害啊!”“老師,課文里的小作者也學會了觀察和喜歡小鳥,我也要保護小鳥!”聽著這一句句真摯的話語,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和欣慰,這樣的情感交流多么值得,多么可貴。孩子們在老師特設的朗讀環境中,思維有了依托、有了碰撞,既領悟了課文內容,又獲得了情感體驗。我抓住學生對課文情感的感受,引導學生課后完成一項課后作業:為小鳥設計一則關于“保護鳥類”的宣傳標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訓練,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教師投入情感的教學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孩子能在老師的情感中受感染、受鼓舞,能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理解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有意義的。
三、表演想象,發展思維,在情境中升華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了解他們的興趣特點,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及時地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契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可以想象一堂鮮活的語文課就隨機呈現在眼前。如教學《烏鴉喝水》時,當學生正為烏鴉的聰明贊嘆不已時,我說:“老師也遇到難題了,誰能幫幫我?”“老師也有不懂的?”一下子學生的好奇心就來了,紛紛要求幫助我,我拋出問題:“如果沒有小石子,烏鴉又會怎么辦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立刻炸了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好方法就想出來了。其實,教學中適時質疑能讓課堂更活躍,教師適時的點撥能激起學生創新的火花。再如學習《風》后,我問學生:“風,在哪里,你能用筆畫出來嗎?”通過之前的學習與朗讀,學生對于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能說出風存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此時結合繪畫讓學生動腦動筆畫“風”,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厚。在優美的音樂背景下,學生開始了繪畫創作。語文課堂上有思考,有交流,有議論,有想象,有體驗,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情感自然而然得到了升華。
有效的情境教學是成功的語文教學方法。教師適當地創設有趣、生動、活潑、愉快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文本;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的同時發展思維,加強情感的體驗,培養學習能力,提高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