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杠
摘 要: 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關鍵在于處理好課堂教與學的關系,處理好教師教的目標和學生學的動機的有機統一。起始點是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制造思維沖突,這樣可以實現教師教學知識要求的多方面性和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多層次性、教師教的知識的時代性和學生學的知識的發展性、教師對教材文本尊重和對學生主體的尊重的統一,能體現課堂的和諧之美。
關鍵詞: 思維沖突 學習動機 思想政治課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智育和德育雙重注重的學科,上好一節思想政治課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如何實現教學合一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呢?我認為起始點是沖突———制造認知、思維的沖突。好的思想政治課堂應該是激情的課堂,是思維碰撞的課堂,是思維沖突的主陣地。
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產生“認知不平衡”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探索,當學生出現思維混亂時,引導他們沖出重圍,獲得真知,實現一堂政治課教的目標和學的動機的有機結合。教師應該如何制造這個沖突呢?
1.制造與學生生活境遇不同的情境沖突,激起思維的千層浪。
新課標要求課程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生活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就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這對學生來說是最熟悉、最真實的,而當教材相關內容的情境與自己生活境遇相矛盾時,這種思維沖突是最深刻、最震撼的,迫切使學生產生想解決的沖動,這種碰撞最容易產生思維的火花。
如在講經濟生活《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框內容時,我創設了兩個生活情境,一個是人們生活中遇到大米、肉類價格變動、新款蘋果手機高價上市老款收機降價、汽油降價的出現各種不同反應;這個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境遇沒有多大認知沖突,大家很快就引申出教材中需求定理和需求彈性的相關知識,反應也不激烈。但是當我講到第二個情境時,整個班級氣氛就帶動起來,爭論就開始了。我創設的情境是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買漲不買跌的現象存在?教材中需求定理是不是自相矛盾?不成熟?需要完善?這個情境既與日常生活常識相矛盾,又與書上理論知識不統一,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觸動原有的認知結構,產生心理上的不滿足感,一種想學的動機和行為隨之表現出來。在激起學生思維的千層浪后,我趁學生在矛盾重圍無法突圍時予以引導解釋,拋出“預期價格”概念,趁機幫助牽引出來,學生豁然開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對政治課的興趣。通過這一過程實現教師教學中對知識目標要求的多方面性和學生對知識理解多層次性的統一。
2.把握教學預設和課堂生成的沖突,創造思維的和諧美。
一節好的思想政治課堂應該是一個動態課堂,是一個充滿變數的課堂,應該是使預設和生成美妙邂逅、攜手共進的課堂。這要求教師要一方面進行有藝術和有彈性的教學預設,這個預設能使教材知識不斷地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沖突,使學生創造的火花不斷迸發,促進學生的動態生成,煥發出政治課堂的生命活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捕捉潛在的“生成性的教育資源”。學生的一點質疑、一些想法的瞬間亮點、一個錯誤、一絲絲創新,甚至是瞬間消釋的一個節外生枝都可以見機而作、充分利用。學生在教師的預設下,心情是愉悅的,思維是開放的,能即時性的、不斷地對知識、能力和情感有新的感悟和獲得,使課堂教學更延伸,更靈動,有更多的超越。
如在講《政治生活》關于黨的相關內容時,我的預設是通過列舉幾個典型的黨員先鋒模范的事跡這個小切口,正面引導學生,讓學生進行探究分析后,并趁機得出關于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執政為民等一大塊理論知識和道理。在實際探究中,很多學生很認同,但是也有學生提問:“老師,你列舉的是少數的優秀黨員,我們所遇到的聽到的似乎黨員的腐敗、濫用權力更多,你怎么看?”有的學生一下子說出很多典型人物并帶有事跡,課堂瞬間熱鬧起來,我也興奮了,一方面我看到了“生成性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我想著怎樣把它轉化為新的預設,并激發學生更多的生成。我第一步結合習近平上臺后的一系列反腐倡廉政策和取得的成績確認學生所講問題確實存在,第二步提了幾個問題:“大家對這些黨員如何評價?預測他們結果會怎樣?帶著大家的期望,你心目中的黨員模范應該是怎么樣的?作為一個青年學生,你能做些什么?”讓學生討論。學生思維很活躍,也很開放,一節課下來不僅實現了預設目標,而且在加深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的同時也增強學生對執政黨的信心,讓他們明白作為學生肩負的責任,公民意識和立志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期待深入心中。通過這個節課證明,預設和生成的水乳交融和諧統一,是教師對教材文本尊重和對學生主體的尊重的統一,能體現課堂的和諧之美。
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起始點就是要有思維沖突,制造思維的沖突契機其實很多,如把握教材知識的共性和學生認知的個性沖突、教師設計三維目標和學生學習需要的沖突,等等,這需要教師具有制造思維沖突的想象力、發現沖突的敏感度和利用沖突契機的魄力。
可見,上好一堂的思想政治課,就要處理好課堂教與學的關系,讓教師教得有效率和學生學得有興趣,讓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實現和諧統一。我認為探索課堂“思維沖突”是起始點,十分有必要,會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與學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第4次印刷.
[2]周秀云.探究學習中妙用思維沖突.《新校園》理論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