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敏


摘 要: 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和法則的基礎,搞清數學概念是領悟數學思想方法和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概念教學應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數學概念 知識生成過程
一、問題的提出
概念的教學在整個初中數學教學中是重點,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和法則的基礎,搞清數學概念是領悟數學思想方法和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近幾年來中考命題已明確告訴我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中考數學試題考查的重點.從調研中發現,以解題教學代替概念教學的現象仍然存在,概念教學還有采用“一個定義,幾個注意”的方式(即預習后提問定義,再強調幾個注意,很快進入練習),以騰出更多時間對學生加以反復訓練,認為讓學生多做幾道題更實惠,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這些老師在概念的背景引入上著墨不夠,沒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概括概念本質特征的機會,忽略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所見所思,說說對概念課的認識與思考。
三、幾點思考
在教學中,為了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注重聯系生活原型,對概念作通俗解釋,體驗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
如:怎樣用數表示前進2米?后退2米?收入500元與支出500元等這些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呢?由此引出正負數的概念;類比溫度計引出數軸這個概念.
(二)引導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學生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能夠更好地理解概念,同時能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在學習《函數》這一概念時通過加油站加油的例子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在加93號汽油過程中顯示器上一些數據,5.28元/升一動不動,為什么其他兩個小窗格中的數卻不停地跳動著?從而很自然地引出了常量、變量、自變量、函數.
(三)要注重揭示概念的屬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概念.
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概念,那么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不會出現錯誤.
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建立在“元”、“次”、“方程”這三個概念基礎之上的.“元”表示未知數,“次”表示含未知數的項的最高次數,次數是就整式而言的,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簡單的整式方程.這樣學生便于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質,并為以后學習其他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礎,積累經驗.
(四)要注重概念的實際應用,實現知識的升華.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如認識了“三角形的內切圓”這一概念后,可以給學生出示這樣一道題:有一塊三角形鐵板余料,怎么利用這塊三角形鐵板設計出一個面積最大的圓?
最后歡迎各位同仁進一步探討和交流對概念課的認識和思考.
參考文獻:
[1]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2]數學課程標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