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娟
摘 要: 如何讓學生從音樂課堂中得到樂趣,從而形成健康的性格,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更有智慧,必須握有開啟孩子學習音樂熱情的幾把金鑰匙:激趣導入、信心激趣、愛心鼓勵、用心啟迪。
關鍵詞: 音樂教學 激趣 信心 愛心 用心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開啟人類知識寶庫有三把鑰匙,即數學、音樂和文學。”由此可見音樂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們讓幼兒從小接受音樂的目的并非讓他們將來個個成為音樂家,而是通過學習音樂體會音樂無窮的魅力。“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我們想讓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從而形成健康的性格,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更有智慧。那么如何讓音樂課堂吸引學生,讓他們都相信自己是音樂的天才,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呢?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握有開啟他們心靈大門的幾把金鑰匙。下面,我就談談在這方面的體會。
一、激趣導入
贊可夫認為:“興趣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開發智力的動力,是學習的強化劑,是學習音樂的基本,是學生與音樂保持聯系、享受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師要合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興趣的動力作用,有效地實施音樂教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自身音樂素質的迅速提高。導入環節是整節課堂的第一把鑰匙,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利用孩子們樂于接受的講講故事、猜謎語等方法打開第一扇門。如:教學《小青蛙呱呱》這課時,我先猜猜關于小青蛙的謎語:“身穿綠衣服,挺著大百肚,捉害蟲,保莊稼,人人都來把它夸!”教學《小猴子有禮貌》這課時,我先讓學生看看這首歌的開頭部分動畫片,放到一半時給孩子留有遐想,是誰幫山羊公公過了橋呢?孩子們很想知道,馬上調動積極性。
二、信心激趣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激發人的興趣,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鑒于這一特征,“新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可是在現實音樂教學中,也有學生興趣索然,這種現象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而表現出的信心不足。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調動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看到能行的一面。
記得在10班一次音樂課上開展了“小歌星擂臺賽”,班上有一名膽子特別小的女同學,平時很少說話,上臺唱歌就更別說了。針對這種情況,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較好的同學一起邊唱邊跳。當她們一曲下來,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見膽小的她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他們的歌聲這么美,那么我們請她單獨再來一曲,好嗎?”面對同學們期盼的眼神,她漲紅了臉,但同時我們驚喜地聽到了從她嘴里發出的甜美歌聲。她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今天好開心,因為我為班上的同學表演了節目,席老師表揚了我,全班同學都給了我熱烈的掌聲。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有了信心做基礎,學生們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三、愛心鼓勵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老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并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思維。教師需要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夸美紐斯說:“教育是生活的預備。”杜威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生活世界是構成學生各種認識素材的主要來源,能夠幫助學生確立生活信念和獲得發展的內驅力。如果脫離生活世界,學生對生活、人生及世界的真切認識就無法形成。
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計劃活動內容。如:《小鹿,小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小動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我有一只可愛的小狗,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于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用心啟迪
課堂教學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關鍵環節,能否把握好這一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探究式教學的成敗。這就要求在探究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導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探究的情境,營造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樂家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人、培養人,但我們絕不是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音樂家,而是為眾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并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我也騎馬巡邏去》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我扮導游、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當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總之,教師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讓美的音樂觸動他們的心弦,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更近一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須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重要。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我們描繪;童心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哺育。因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我們要用心學習積累,牢牢地握緊通往孩子心靈深處的幾把鑰匙,開啟他們音樂的大門,帶領他們進入五彩斑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