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英
摘 要: 當今學校教育倡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實踐操作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掌握相應技能。陶行知理論帶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教學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實踐操作 動手操作 陶行知理論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教師應賦予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從學生主體出發,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親身經歷”的過程很重要。本文主要談談實踐操作在小數課堂中不容忽視的作用。
一、新課程標準的實踐操作理念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庇行У臄祵W教學活動是在學生充分操作探索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與升華所學知識,化“靜態”的知識為“動態”的知識,同時讓學生體會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活動分不開的,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實踐操作,使學生“走出課堂”
在實踐中體驗,就是讓學生在接觸現實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掌握、理解和運用知識,從而形成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恰當安排學生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做”中學,激發學習興趣,產生探索問題的欲望,從而深刻體驗所學知識,更主動地投入學習中。
我很欣賞周慧琴老師教學《放手是一種美麗》的一個片段: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猜一猜: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呢?
……
師:既然大家都認為1千米等于1000米,那你知道1千米有多長嗎?
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跑一跑,親自感受下?
……
生:原來1千米有這么長啊!我都快要累死了。
生:我們跑了3圈,走了2圈,大約用去10分鐘。
生:老師,剛才跑步時我數了數,跑一圈大約是400步,我想1千米大約2000步。
……
以上是周老師教學“1千米=1000米”時的一個片段,數學中許多內容應該讓學生真正走一走、做一做、玩一玩。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老師來說也許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深刻的。學生在操場上跑、走……這樣的親身實踐加深了他們對“1千米=1000米”的認識。周老師這節課讓學生由“課堂”走到了“操場”,使學生親歷了知識的獲取過程,相信學生對一千米的體驗是深刻的。
三、實踐操作,使學生在“做”中獲取知識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促進者。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告訴我們: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做”是關鍵,“做”即實踐。學數學就是做數學,在做中學習?!白鰯祵W”強調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動手、動腦建立自己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應用方法。
如教學《認識分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分數這個抽象的概念,我設計了一系列不同層次的折紙活動。首先,讓學生將長方形紙折出1/2,并將1/2涂上顏色,交流:為什么涂色部分是1/2?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通過折紙活動,學生發現折法不同沒關系,只要把長方形紙平均分成兩部分,不管涂色部分還是空白部分,都是這個長方形的1/2。其次,讓學生在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中任選其一,折出1/4,交流: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表示1/4?通過這個折紙活動,學生發現:不同圖形能表示相同分數。最后一個活動請學生通過在幾個圓形紙片上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驗證得出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傊?,這節課上,我給了學生適當時間折紙,他們按照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折出了對應的分數,從“學分數”變成了“做分數”,從“學數學”變成了“做數學”。
四、實踐操作,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學生的實踐操作并不是無意識進行的,而是在大腦支配下進行的。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操作,發現、體驗知識的奧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還要交流概括,從而拓展思維。
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為了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我讓學生拿出長方形紙和正方形紙,用自己的方法驗證邊和角有什么特點,不管是折一折還是量一量,學生都可以發現邊和角的特點。在折一折、量一量的實踐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他們用已學知識發現、感悟新知。在“想想做做”中,我給了學生三次動手實踐的機會。第一次是用兩副同樣的三角尺分別拼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并思考有幾種拼法?帶著疑問,學生拼了幾遍,發現用兩塊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尺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用另外兩塊相同的三角板只能拼成長方形,而且有兩種長方形。第二次是照樣子在長方形紙上剪出一個正方形,說說為什么剪出來的是正方形。事實上,學生在剪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了。第三次是讓學生用6個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學生開始動手拼,每次拼完都認真思索有沒有其他方法。全班交流時,有學生說出了“有序”兩個字:如果拼成一排,那每排有6個,如果排成兩排,那每排有3個……整節課,我盡量讓學生主動發現、探索,學會如何思考問題,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訓練思維能力。學生多想幾個為什么,在匯報的時候就會有意識朝這方面去思考、回答,分析思維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總之,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多給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所學知識甚至主動獲取新知,同時拓展思維能力。學生在有效的課堂中愉快地接受學習,不必接受教師的“滿堂灌”,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
我們要經常思考怎樣用陶行知理論武裝我們的課堂?怎樣讓學生樂學?在學生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教師應該努力給學生充分時間和空間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機會親身實踐、操作探索,使“教學做”真正統一起來,相信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的興趣、思維、語言等必然有所提高,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數學課堂也會變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