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旭光
摘 要: 文章根據中學教育的本質,結合學生的學情,詳細闡述了歷史課程設計的總體思路,旨在實現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培養人文主義精神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 課程設計 情感教育 教學反思
前段時間,根據工作安排,我聽了《開創外交新局面》一課。聽完以后頗有感想,現我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思考總結,以有助于今后的課堂教學。
一、優點與長處
(一)獨具匠心,設計巧妙,導入新穎。
從一上課開始,就感覺與平常所聽的課有所不同,讓人耳目一新。導入環節的設計頗具特色,有濃厚的文學味道。“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那么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如果能讓自己從內打破,那么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于一次重生。”這句深刻的話,不僅具有哲理性,搞笑性,而且是對生活的提煉。學生一看到這句話,就被深深地吸引住。通過老師的解讀,與課本內容的結合,很自然就過渡到課本內容上。
(二)以學生為本,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新課標所展示的課程基本理念中,強調人的培養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教學設計之初,就結合學情,備課時,精選“基辛格訪華”等視頻,并以“乒乓外交”為導入,從視覺等多感官刺激學生,使其對新課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情感教育“潤物無聲”。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不僅要使受教育者獲得知識和技能,更要掌握科學的精神與方法、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喚醒人格的自由、人性的渴望。因此,授課者獨具匠心地設計了很有內涵的板書,將“重返之旅——聯合國席位的恢復;跨越之旅——中美關系正常化;多變了旅——新時期的中國外交”以圓形圖表的形式呈現,然后畫一類似枝干的向上箭頭,而枝干下面的根則是個大大的“?”號,在課堂小節時適時呈現四個圓形圖表,然后,請同學思考“為什么中國的外交取得這樣大的成困”?得出“是綜合國力”四個字,作為結出外交碩果的根本,并引導學生思考“作為中學生,你準備如何做,為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作貢獻?”這正踐行了新課標的又一個基本課程理念: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對歷史的敘述與評判中,使學生通過學習,增強對祖國的責任感,逐步確立為中國特色主義事業作貢獻的理想。
二、缺點與劣處
當然,本節課上,雖然我們看到了年輕老師所特有的魅力和激情,也不得不佩服女老師的活力與親和力,在肢體語言方面非常豐富。但有些仍可做得更好。
(一)教師過多地講授,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整節課下來,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女老師的活力與親和力,自嘆在這一方面與女老師的差距,這是需要中年老師學習的地方。但是具體的內容還是停留在傳統的“一言堂”形式。在探究過程中,盡管授課者在組織學生活動中不時和學生進行交流,但是估計是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問題提出后沒有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沒能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空間,就由老師直接進行相關恰當的講授點撥,這不能不說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大敗筆,失去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機會。
(二)課堂上評價語言相對單調,不能及時給予學生恰當的點評與激勵。
在課堂上,總體上來說學生們的表現很積極,可以說手在不停地舉、嘴在不停地說,非常配合老師的授課。但老師的評價語言卻相對單調,只是簡單地說“很好”、“不錯”等。這樣,學生不能及時從老師這兒得到相應的點評與激勵。這對于一些平時不怎么學習但在公開課上想好好表現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打擊。一些表現比平時好的學生更沒得到真誠的表揚。這不能不說對學生不公平。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如何彌補不足
問題已經出現,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呢?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及時精當地進行講授點撥。
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學情,適時進行講授。在知識需要強化時,在情感需要引領時,在方法需要點撥時,就是老師講解發揮作用之時。同時,講授的內容要高于學生之上,要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感悟發現,必須講授主題性的東西。總而言之,授課應該有明確的課堂思路,圍繞主題、中心展開。
(二)巧設疑問、懸念、實現知識點之間的自然過渡。
如果能夠巧妙設置問題,利用問題的聯系性和漸進性進行引導或使學生產生疑問和好奇,就會使教學內容以一種連續性和漸進的方式呈現出來,避免學生由于問題跨度大而引發思維的混亂。既可以通過一句名言、一句古詩、一句笑話,又可以通過設置問題,達到既調動學生情趣和實現教學銜接的雙重效果。
(三)積累錘煉,用心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獲得學習動力與信心。
在課堂上,如果評價運用得當精妙,那么對于營造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往往會起到一種暗示的作用。積極的態度產生積極的暗示”。我時刻提醒自己在評價學生課堂行為時一定要真誠,永遠不對學生說:你錯了,你失敗了,而是多采用鼓勵性與祈使性語言:“你的想法很有創意,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請你繼續保持勇氣,你還有更好的想法嗎,你能說細地介紹一下嗎?”等此類語言,從而保持學生的好勝、好奇、好表現的心理,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與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課改下,一個知識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學生一年比一年更有活力,更有思想,更有個性。因此,新時期的老師應該為身處這偉大的時代感到慶幸,更要以此為己任。努力摒棄陳舊的課堂積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做到教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改、改有所得,為課堂不斷注入“活水”,從而使課堂煥發出蓬勃的活力與生機,讓學生能夠在新課堂下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第24課《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
[2]陳偉國.面對中學歷史教學的遐想.中學歷史教學,2012. 10.
[3]葉德季.在繼承中創新,在求實中前進——高中歷史教材建設之探索,中學歷史教學,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