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
摘要:文章以數學教學論所體現的價值為分析點,依次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根據數學教學論提高數學教學能力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語言;現狀及對策
一、前言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美術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在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急需解決,因此,我們要加強教學語言能力的重視,不斷進行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現狀調查及對策的研究和探討,使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方法得到提高。
二、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在教學的具體而特定的環境中使用的語言,因而有其特殊性,與日常生活語言及其它職業的專業語言相比,顯然有不同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善于以姿勢助講話。姿勢包括手勢、體態及面部表情等幾個方面。優美的教學姿勢,可以表達情感、烘托氣氛、表示情態、表達意志、增強氣勢,是輔助語言的重要手段。它能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直觀性,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那些不易下定義或限于學生接受能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問題。
三、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現狀
1、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口述、文字表達和評價環節。在調查中發現,美術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學生沒有表達自己作品的機會,這樣也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評價環節,以教師的總結代替評價過程,不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學生在自我評價和活動評價中得到提高。
2、教師缺少對整體教學進度的計劃安排和精心設計教學的過程。在對教師進行訪談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夠,完全按照教材進行授課,沒有整體的設計和計劃,課程之間聯系得不緊密,缺乏對教學的精心設計過程。
3、學生作品中形象模仿過于嚴重,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在教學中,知識和趣味是不相矛盾的,這是教師在設計課程時主要考慮的兩個方面,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但從學生的作品中發現,學生一般都是為了做作業而完成作品,作品中知識性強,趣味性就會缺少,沒有真正的快樂。
四、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對策
1、教師的語言要有趣味性、生動性。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在導課和教學過程中,運用趣味性、形象性的語言,從學生的實際活動出發,或借助故事、游戲、影視、流行音樂等元素,或新奇變化的語言形式和手段,使美術教育教學活動充滿樂趣,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第四課《畫扇面》時,我用啟發式語言引導學生進行畫扇面的學習。首先讓學生欣賞教材中的圖片,以風趣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區分折扇、團扇等扇面,再復習以前學過的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山水畫的畫法。從感覺開始,到動手動腦,認識美術、感受美術的內涵,體驗美術的樂趣和美,這樣,學生很從容地跟上新授課的步伐。緊接著進行啟發:你們知道扇子有哪些樣式嗎?扇子上都有什么樣的圖案呢?請學生思考并且討論,讓學生描述自己對扇子的形象認識,講一些有關扇子的有趣故事。然后,教師講述歷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別人收藏或贈友人以示留念的故事,引發學生的興趣。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是上好美術課的前提,而教師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語言則是這種氛圍的催化劑。兩節課后,學生制作了各種各樣的扇子,并且在扇面上畫出了各種形式的圖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例如:在執教六年級下冊第七課《奇思妙想》時,課前我思考,如何使學生產生奇思妙想呢?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上課時,我對學生這樣說:有一天,我正在上課,突然從外面嗡嗡地飛進一個“小朋友”,長長的身體,綠綠的翅膀,你們猜它是誰啊?這時,學生都睜著好奇的眼睛,屏住呼吸,等待著這位朋友的出現。當我把課前制作好的一個螞蚱擺到學生面前時,學生歡呼雀躍,大聲喊道,“螞蚱”。這時的螞蚱不是一個可怕、冷冰冰的動物,而是學生們都很熟悉的小昆蟲。接著,教師通過形象的語言講述有關螞蚱的外形、結構、體色、生活習性等知識,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也制作一個喜歡的小動物或物體,鍛煉了創新思維能力。
2、教師的語言要有情感性。美術是浸入情感的藝術,是客觀世界和現實社會生活的反映,所以,美術教學也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和美術知識的學習。教師通過幽默有趣的語言將活動內容、活動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這些情感,從而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獲得樂趣和情感的滿足。
在課堂中,教師語言傳情達意的手段是極其豐富的,語音的輕重、語調的升降、語氣的強弱等變化都是傳遞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樣的一句話,運用不同的音量和速度、不同的重音和停頓、不同的語調和語氣說出來,都會表達不同的含義,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師能夠把語言和所授的美術課的內容結合起來,效果會更佳。
讓學生接近美術,喜歡美術,欣賞美術,必須打破學生對美術的神秘感,用極易理解美術的手法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使學生真正喜歡美術,用心去描繪美術,理解、評價、分析美術,逐步成為一個具備藝術素養的人,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人。美術課的內容多種多樣,除了繪畫、手工制作、綜合探索外,還有欣賞評述。在課堂中,當學生完成美術作品時,教師要當著學生的面進行評述和引導學生欣賞。所以,在評述作品或欣賞作品時,教師不僅有語言藝術,而且利用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以達到心意溝通的境界,從而避免語言過多給學生帶來厭煩感。例如五年級下冊《珍愛國寶——古代的青銅藝術》是欣賞課內容。課前。我了解了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發展過程,了解了一些青銅器的鑄造知識,收集了古代青銅器的圖片資料,設計了“青銅器是如何制作的?”“我們如何欣賞古代的青銅藝術?”“你能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青銅器談談對它的感受嗎?”等問題。課中,我通過提問,讓學生討論;展示圖片資料,根據青銅藝術的欣賞方法,引導學生從青銅的造形上、紋飾上、文字上進行欣賞講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中國青銅藝術在人類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結語
通過對教學中,課堂教學語言重要性的分析,進一步明確了美術教學語言的意義,為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教學效果的優化完善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助于美術教學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