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閣
摘 要: 新時期的化學教學課標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教學設計成為當今化學教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利用構建主義的理論,進行化學教學設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信息處理過程,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基礎上加強化學新知識體系的構建。利用構建主義的理論展開教學設計,可以使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加深知識印象,完善知識體系,對現代化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教學設計 構建主義
上世紀80年代構建主義教學理論便已經誕生,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與體驗,強調知識體系的構建。構建主義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知識體系的意義構建,使學生實現對新知識的客觀認知。知識并不是理解世界的法則,許多舊知識的概念,隨著事物的不斷變化、世界的不斷發展也在發生著新的變化多,產生新的意義與解釋。構建主義遵循知識的認知法則,否認知識的傳授性,強調知識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與知識背景下,通過自身的知識經驗重新構建而得。
一、構建主義教學觀的核心理念
1.教學是構建情境的過程。
構建主義者認為,教學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中的,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接觸與體驗到化學現象與本質,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化學反應過程的原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適用學生主體,并鼓勵學生主體參與到情境中,使其主動探索與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情境教學將傳統書本上的符號與抽象知識通過形象的直觀的情境所表現出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與工具開展對外的教學活動,可以營造一定的教學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求知、探索,在無形中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2.教學是互動與交流的過程。
傳統教學中強調教師的單一面授性,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構建主義的教學觀打破傳統的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成員,而教師則是與學生處于一致地位的并列角色。教學的過程離不開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許多知識的產生建立在充分的討論與分析的基礎上。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充分進行彼此間的交流與互動,共同完成知識的意義構建。交流對于教學過程來說至關重要,也是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要素。
3.教學是知識重建的過程。
完成知識意義的構建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構建主義教學的最終目的。知識的構建不僅體現在對知識本身的概念、結構的理解,更體現在相關知識間的內存聯系。構建主義者教學觀認為,知識并不是從教師傳向學生的單一過程,而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在本質、內在規律與聯系的重要過程。教學并不是一個單身的知識遷移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這種構建的過程是學生親自體驗的、獨一無二的過程。教學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領域與認知結構上,使學生建立起對于新知識與新信息的理解,并將自己原有的知識與經驗領域作出不斷調整與改正的過程。
二、引入構建主義教學觀的意義
構建主義教學觀的出現,使傳統教學觀重新受到洗禮,打亂了原本循規蹈矩的傳統教學,使化學教學重新煥發一線生機。為了更好地適用現代教學目標,培養優秀的全面發展的學生,高中化學教學有必要引入構建主義的教學觀,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已有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
1.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自主探索。
知識本身從實踐中而來,因此我們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情境與實踐,在日常的教學設計中,化學教師可以依據教材本身,設計一些情境性較強的教學方案,供同學們親自觀察與實踐,以此加深印象,獲得知識體驗。
例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多種金屬如鈉、鎂、鐵、鋁、銅等典型金屬的樣本,分別與氧氣接觸,讓同學們親自觀察金屬燃燒時的特殊顏色,使同學們在五彩繽紛的化學現象中了解到不同金屬的不同特色,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還可以通過測量密度、硬度、相互刻畫等不同的實踐方式,使學生親自上陣,體驗不同金屬的物質屬性,使他們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理解更透徹。
2.突出主體地位,教師指導觀察。
在日常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立足學生,以學生主體為考量基準,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與施展空間,教師則位于輔助地位,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指導與點撥,幫助學生快速地獲取知識的本質。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我們可以通過設定一定的問題情境,2KBr+Cl■=Br■+2KCl,激發起學生對于化合物的化合價的思考,由此分析出哪個元素得到與失去電子,以此推斷出哪種元素是氧化劑,哪種元素是還原劑。鼓勵學生之間思考、討論和交流,并引導學生總結出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本質特性。
3.寓教學于過程,注重效果評估。
構建主義者的教學重在知識獲取的過程與體驗,在現代化學教學設計中,我們應該注重化學原理與化學反應的過程,關注學生思考與解疑的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導圖與解題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本人對于教學設計的評價,以及學習小組對于教學設計的評價,及時發現教學設計中的盲區,吸收有利的建議,不斷完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教學設計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完成對于知識意義的構建,使教學取得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萬莉.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概念構建特征及其教學策略研究.2010.
[2]賀凌云.促進學生認知結構構建的化學問題情境創設研究.2011.
[3]胡丹.高中化學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