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河
摘 要: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呢?可以設置懸念,激發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尋求樂趣。
關鍵詞: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動手操作;尋求樂趣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努力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學習環境,喚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意識,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與空間,使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一節生機盎然、妙趣橫生的數學課堂,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活動,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一個個懸念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情緒高漲,迫切要進行探究學習,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的結論,我在第一時間肯定了學生結論的正確性,學生表現出了收獲成功的喜悅。我此時靈機一動,出示了一道與此相關的思考題:把一個大三角形平均分成兩個小三角形,求每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看完題之后,表現出傲慢的神情,隨后不假思索地說,180度平均分成兩份那就是90度唄!我馬上肯定地告訴他們“不對”,學生表情立馬嚴肅起來,再次產生了強烈的探究學習欲望,帶著疑問,重新研討,最后得到了正確的答案。這個案例表明,教學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會使學生快樂地學習、高興地探究。形成自學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了鋪墊。
二、在動手操作中尋求樂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動手操作是誘發他們學習興趣的一種切實可行的好方法,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不畏困難、勇于挑戰的精神,而且更有利于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只給學生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圖形,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這個平行四邊形如何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先觀察這兩種圖形的關系,然后自制教具模型,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匯報探究結論:三角形的面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最后,教師再加以點撥和講解,進而歸納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學習、小組探究、歸納總結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并且,整個數學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訓練營,而是開放的魅力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翁,課堂被真正地還給了學生,使學生將來成為適應社會的全能型人才。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