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生
摘 要: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很重要,數學學習中有許多原因會使中職生養成不良的數學習慣。可通過樹立信心,調動積極性,親自“動一動”,“積極想、善于問、認真聽、仔細審、勇于辯”等方式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關鍵詞: 中職生 數學學習習慣 養成策略
什么是習慣?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也就是說習慣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在學習上習慣就是指積久養成的學習方式。
中職生是我國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未來產業大軍的重要來源。“十五”計劃綱要再次重申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
那么現在的中職生能接受國家對他們的選拔嗎?要成為國家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那就要認真學習,刻苦鉆研,養成良好的習慣。美國教育學家威·詹姆斯說:“習慣是社會的巨大的飛輪和最可貴的維護者。”我是一名中職數學教育工作者,為中職生將來成為國家棟梁之才肩負著不可推卸的數學教育之責,認為培養中職生的良好數學習慣是數學教育當務之急。《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中的“課程教學目標”提到:“引導中職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意識、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中職生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
一、當前中職生不良數學習慣產生的原因
1.缺乏數學學習熱情,學習意志薄弱。
中職生普遍缺乏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求知欲低,特別對于抽象性的概念、定理的學習,更是難上加難。還有,一遇到計算量比較大、計算步驟比較繁瑣,或者題目較長就產生畏懼心理,再就是部分中職生本身自控能力弱,貪玩,不能控制自己把學習堅持下去。
2.數學聽課效率低。
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中職生數學基礎差,聽不懂;還有就是周邊人都聽不懂,想聽也沒興趣和干勁;再就是被迫學習,進入中職校學習后,還像初中那樣有依賴心理,跟著老師慣性思考,不會掌握學習主動權等。
3.沒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
教師上課一般情況是要講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一部分中職生由于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靠死記硬背,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中職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中職生。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學仍存在教學方法以灌輸為主,忽視對中職生的研究、對知識點的研究以適應中職生的特點;教師講得過多,中職生練得過少,中職生只聽講,不能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忽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探討。
二、中職生數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1.養成樹立信心、調動積極性的良好數學習慣,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中,只有正確恰當樹立起信心和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就能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才會自主地學習數學、自覺地運用數學、主動探究數學。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數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一節課中,有的中職生學得生動活潑、津津有味;有的中職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這種現象歸根到底是興趣問題。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欲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
2.養成親自“動一動”的數學習慣,體驗成功與失敗。
(1)親自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要求在上課前閱讀要學的數學內容,學會用筆在書上做不同的標記,如:重點內容、有疑問的地方等,以便在老師講課時多留心。這樣在第二天上課時就會聽得懂,還可以對照老師的思路檢驗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是否正確,鍛煉自己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探索中對數學知識的內化得到了加強。同時這種學習能力對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2)親自推導公式與定理的習慣。中職數學課本中有大量的公式,無論課本上有無推導過程,都可以親自用學過的知識公式試推導一遍;再把自己推導過程和書上的相對照;書上若沒有推導過程的則可在課堂上和老師推導的過程相對比一下。這樣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提高了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養成了良好的數學習慣。
(3)親自試做練習的習慣。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在上課前通過預習后對照例題可以試做那些練習,中職數學課本中的數學例題和知識點與練習關聯密切。在試做中,并不強調要做對,只是用于檢驗自己親自“做”的效果。這樣可以有效檢驗自己的數學水平。
3.養成“積極想、善于問、認真聽、仔細審、勇于辯”的數學習慣。
(1)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使自己始終置身于教學活動中,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中職生思考、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隨著年齡的升高,思考問題時應逐步滲透聯想、假設、轉化等數學思想,不斷提高思考問題的質量和速度。
(2)勤思好問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中職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礎的需要,同時也是培養和訓練中職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一習慣的培養應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與數學學習思維方法、思想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中職生在發現和尋找思維上的困難、疑惑,并將存在的困難和疑惑,在課堂里向教師提問,這就是提問。“學者須要會疑”,“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積極提問是課堂學習中獲得知識的重要學習習慣。
(3)認真聽是由于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因此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要求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思想,專心聽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聽邊思考,并提倡邊聽邊做聽課筆記。
(4)審題能力是中職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解題時的錯誤往往是由于不細心審題,沒有弄清楚已知、未知條件就急于解題造成的。教師會要求中職生仔細閱讀教材內容,要學會抓住字眼,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旁注、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性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不斷增強中職生自身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勇于辯就是中職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和難點往往就是教學的關鍵之處。大多中職生存在膽怯心理,往往有了疑難問題不敢提。因此在教師的鼓勵下中職生要主動質疑問題,主動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討論和爭辯是思維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多渠道、廣泛的信息交流。讓中職生在爭辯中表現自我、互相啟迪、交流所得、增長才干,最終統一對知識的認同。
總而言之,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漸進過程,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中職生有意志,也需要教師的培養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只要中職生在中職學習期間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其習慣的慣性將會跟隨中職生走向社會,良好習慣將會使中職生終生受益。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參考文獻:
[1]李琴.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思考及教學策略.互聯網,2014.
[2]林宜玉.影響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數學成績的基本因素及對策——以黔東南三所農村中學為例.碩博學位論文,2004.
[3]王素巖.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