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輝
摘 要: 兒童少年時期既是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最佳時期,又是發展智力、提高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小學數學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談看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思維能力 培養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把培養數學思考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教會他們如何思考,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沒有數學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也就是沒有效果的教學。因此,在數學各項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與訓練中,應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形成,克服課堂教學形式上生動活潑背后掩蓋著的學生思維膚淺和思考蒼白的現象。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下面我談談看法。
一、善于創設情境,激活思維動機
愛因斯坦曾說:“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獲取新知的積極情感,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任何缺乏情感的教學活動,非但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反而會導致學生厭學。
例如在講一道題時,我讓學生討論:一個長方形,長減少一米,寬增加一米,它的面積和周長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一提問,使學生對問題本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大家憑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講清道理。學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確答案,我抓住這啟迪思維的最好時機,讓學生舉例說明。在學生講明道理后,我進一步提問:“如果你按照這樣的變化去思索,能發現什么規律?”這時學生興趣更濃,經過小組討論探求很快說出結論: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長與寬越接近,面積越大;長與寬相等時,面積最大;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積較大。由于我不斷設置問題情境,引疑誘導,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潛力得到深層開發,感覺自己的聰明智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與此同時,思維的深刻性也得到了培養。
二、巧用學具操作,發展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要通過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若能恰當地組織學生使用學具,開展實際操作活動,則不僅能較好地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正方形的認識”時,我發給學生六張紙片(圖略),讓學生先數數六個圖形邊的條數和角的個數;歸納出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四邊形)。再用直尺量量每條邊的長度,看誰先指出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菱形和正方形)。接下來,再讓學生用三角板比一比這兩個圖形的角,找出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圖形來。這時,再告訴他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正方形”。之后,我又發給學生幾張大小不等的正方形紙片,讓學生數一數(邊數),量一量(邊長),比一比(角)。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正方形的特征。這樣,把“正方形”放到“四邊形”的整體中去認識,分層揭示正方形的特征,讓學生參與了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學生概括起來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邏輯性強。
三、聯系生活實際,尋求積極思考
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問題情境不僅包含與數學知識有關的信息,而且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聯系的橋梁。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學習數學是枯燥的,為此結合教材特點、學生特點及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積極進行數學思考。
例如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像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一次縫紐扣比賽,在教學時聯系縫紐扣的活動,學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單位時間相同情況下,所做工作量多的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工作效率就低。由此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實際,學好數學就可以解決許多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每個人身邊,從而進一步認識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數學意識。
四、培養表達能力,促進思維發展
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又緊密相關,這說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算一算”時,我出示情景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請用你的話說出這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用什么方法計算?”像這類應用題我都是先請學生審題,用自己的話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目的是弄清條件與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然后思考解題方法。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說話時語言不完整,這時我就引導他們用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學生列出算式后,我讓他們自己試著動手擺花片計算,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這樣引導,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思維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李衛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素質教育,2015年1月總第169期.
[2]陳敏.淺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學周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