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有俊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和深入,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自己的教學領域創新教學方式,讓數學“學困生”能盡快掌握數學新知識,對數學產生興趣,愿意鉆研數學知識。本文通過分析初中數學“學困生”的現狀,指出初中數學教學轉化“學困生”的意義,并對初中數學教學轉化“學困生”的措施展開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困生 轉化 措施
“學困生”是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特殊群體,轉化“學困生”是提升綜合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與深入,初中數學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但是初中數學“學困生”仍然普遍存在,如何有效轉化“學困生”,改變當前這種教學效率不高的現狀,是目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學困生”的產生受自身、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眾多因素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但是我們仍舊要正視課程教學在轉化“學困生”方面能夠起到的作用,不斷從學校教育方面開展轉化“轉困生”的工作。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現狀
1.對數學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困生”時常對教師教學的內容漠不關心,對教師提出的數學習題敷衍了事,對解題過程也是馬虎對待。他們在數學學習中主觀能動性不足,缺乏學習的熱情,不熱愛思考,總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逃避數學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學習中遇見問題時喜歡蒙混過關。
2.對數學學習興趣不足
在接受數學教育初期,一些學生無法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數學檢測結果不理想,更使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負面心理,長此以往,在惡性循環的作用下,便對數學形成了反感、抵觸的心理。
3.對數學學習的重點、難點把握不足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困生”難以有效把握學習重點、難點。對于一些數學理論、公式,無法運用數學語言展開描述;脫離數學教材后,不能界定數學理論的含義、體系以及外延。比如在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辨別問題上,“學困生”根本把握不了哪個知識點是講述兩個圖形之間的位置、形狀關系,哪個知識點是講述圖形自身的特殊形狀。
4.對數學學習的競爭意識不足
對于數學學習成果,部分“學困生”缺乏足夠的競爭意識,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參加數學考試,數學考試前不進行認真復習,考試時舞弊或者簡單地臨場應付,對考試不具備自信心,認為考試結果與自身沒有多大的關系。
二、初中數學教學轉化“學困生”的意義
現如今,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已得到全面推行,但是由于社會上對升學考試的過度重視,學生很難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初中數學教學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去除應試教育的影響。新形勢下教育的目的是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注重培養公民的綜合素質,這為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有別于其他學科,初中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涉及繁多的知識點,要求學生對不同的知識點展開記憶,這加大了初中數學教學的難度。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市普通高中中,每6個學生中就存在一個“學困生”,且“學困生”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若大量的“學困生”不能得到有效的轉化就直接步入社會,無疑會對我國的民族整體素質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可見,轉化、減少“學困生”,已然成為現階段我國教育一項不容忽視的任務。
三、初中數學教學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1.以“學困生”全面發展為中心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結構,事先準備課堂授課環節時,要考慮到怎樣講解教材內容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全班同學都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講解教材內容作為數學授課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要通過有趣的講解方式,讓“學困生”學習起來輕松自如。比如,采取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打破“學困生”的思維定式,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打破傳統數學課堂上死氣沉沉的模式。通過有意識地講解數學篇章,讓學生在關注細節的同時掌握數學的理論和概念,充分理解并接受教材所傳遞的知識。
2.鼓勵“學困生”發現問題
教師要把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更深一步地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課后,教師要引導“學困生”去思考課堂上的問題,要有自身的理解,不能只是淺顯地聽教師的講述。教師要鼓勵“學困生”發現問題,同時要給予耐心解釋,引導“學困生”發表自身的見解,通過課后的問題討論,讓“學困生”再次回顧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加深學習印象。同時,教師可以對“學困生”發現的問題進行擴展,提出讓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擴展他們的思維。
3.激勵“學困生”展示自我
興趣是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為了實現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的系統性,必須以“學困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引導師生、“學困生”與“學困生”之間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學困生”自主獲取信息、獲取知識創造了多種途徑。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激勵“學困生”展示自我,將講臺交給他們,教師以傾聽者的身份傾聽“學困生”展示自身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
4.在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
數學教師事先要準備充分,在備課時給每一個單元、每一個章節都安排好一個數學游戲。這些游戲既要與所講的內容相關,又要能體現出趣味性,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到“平面圖象”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利用七巧板巧妙開展游戲活動,讓“學困生”自己動手拼接某些圖形,在思考想象的過程中,讓“學困生”熟悉新的圖形,有利于教師接下來的教學。概念是數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概念如果不能掌握好,接下來的數學教學就會產生新的問題。只有在明確掌握概念這一前提下,才能對問題進行推理及判斷。在概念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能更加有效地讓“學困生”掌握和理解概念。再如,在講解概率這一概念時,可以通過擲硬幣這一游戲,讓“學困生”理解這一概念。通過這個游戲,充分調動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娛樂中學習概念,通過自身的游戲體驗,接受概率這一知識內容。
四、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對逐年增多的“學困生”群體,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實踐,以“學困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鼓勵“學困生”發現問題,激勵“學困生”展示自我,在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最終目的是讓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思考創新能力,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得出結論;在享受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體驗樂趣,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曉銳.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心理分析及轉化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
[2]王尚平.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8(1).
[3]黃賢文.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J].珠江教育論壇,2012(2).
[4]高紅英.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J].新課程導學,2013(5).
[5]郭名旭.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工作[J].理科考試研究·數學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