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的人被稱為重要他人,父母、教師、同伴、社會知名人士等學生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的人,都可以充當學生的重要他人的角色,對學生起著或積極或消極的作用。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普及,中職生成為了重要的學生群體。中職班主任作為影響學生的重要他人,對于中職生的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
關鍵詞:中職生;重要他人;中職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主要領導者、教育者與管理者,常年陪伴著學生成長,天天關注著學生的發展進步,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每個班級的學生,在他成長的性格養成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體現出其班主任的風格——大凡班主任老師個性張揚的,其學生大多活潑外向;治學嚴謹,恪盡職守,勇于進取的班主任老師,其學生一般都能安心學習,并積極向上;注重儀表整潔,談吐高雅的班主任老師,其學生也明顯比其他班級學生更文明,更整潔。真可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班主任老師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更真切地體味了班主任老師的示范作用。作為特殊群體——中職生的班主任,其自身素質修養的提高和良好行為的養成,對中職生的成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意義。
一、中職生的界定與特點
1.中職生的界定
中職生就是在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等中職類學校在讀或已畢業的學生,學制一般為三年,培養目標是以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術人員為主。在這里我們講的中職生主要指在讀的中職類學校學生。
2.中職生的特點
中職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學習群體,普遍年齡段在15歲到17歲之間,和高中生是同一年齡段的群體,具有文化基礎差、交往能力強、有厭學心理、嚴重的自卑感與強烈的自尊心交織、情感的豐富與心態的浮躁并存等特點。
(1)文化基礎差。由于當前大學擴大招生,成績較好的初中生都想走考大學的路,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成績整體較差。此外,招生市場競爭激烈、迫于辦學壓力、中職學校均采取免試入學的方式,客觀上造成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基礎較差的現象。
(2)交往能力強。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中職生更擅長“察言觀色”,更能夠善解人意,很喜歡跟人打交道,而且很善于跟人打交道。
(3)有厭學心理。一部分中職生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在學習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不會學而學不好,因為學不好而不想學,因此而產生厭學心理和行為。
(4)嚴重的自卑感與強烈的自尊心交織。在社會對職業教育還存在著一定偏見的形勢下,一些中職生認為,自己與同齡人比較,未來似乎比較渺茫,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5)情感的豐富與心態的浮躁并存。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情感原本就豐富而敏感,加之職業教育學習環境相對寬松,為中職生相互之間的心理影響提供了“群體動力環境”。因此常出現我們成年人難以理解的“熱”,一些中職生在追求新潮中寧可失去自我也樂此不疲,表現出浮躁的心態。
(6)青春期的迷茫導致異性交往偏差。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身心發展上的第二、第三性征相繼出現。男女生的性別覺色意識進一步志強,有了解異性的好奇與沖動。再加上文化媒體的“催化劑”作用以及社會環境的消極影響,現在的中職生在異性交往上存在一種明顯傾向。
二、中職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
重要他人這一概念是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MillsC.W)在米德的自我發展理論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指對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重要他人對個體的信念、價值觀、行為方式等具有重要影響。中職班主任作為影響學生的重要他人,對于中職生的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
在所有教師中,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多,跟學生交往最密切,是學生最親近、最尊重的人,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班主任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班主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自覺不自覺地給學生以模仿。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在行為習慣方面,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做好;在語言行為方面,班主任完美的語言親切的情態、端莊的儀表,將影響學生養成有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班主任要盡量把正面信息以贊賞的語氣適時地公開或個別性地傳達給學生;對負面信息要謹慎地以批判方式表達,把重要他人的影響內隱于平時的教書育人過程中。
三、班主任如何做好中職生的重要他人
中職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學習群體,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他們的心理、性格、知識等方面都有不同之處,而且中職生三年后他們中的多數人要踏入現實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因此作為中職生重要他人的班主任應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引領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好中職生的重要他人。
1.樹立重要他人的意識
學生的成長受很多人的影響,但關鍵性的人物就那么幾個,而這幾個重要他人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比眾多非重要他人的總和還大。重要他人中又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種,中職班主任對學生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責任感,抓住關鍵時期對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2.學校與家庭密切合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班主任要積極和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基本情況,盡可能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并且和家長建立一個長期的合作方式,共同為了教育好孩子而努力,共同為學生健康成長集思廣益。
3.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水平低是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動機至關重要。一是班主任在新生入學時可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目標的教育,確定個人目標,并幫助學生了解達到個人目標的途徑,將個人目標與學習目標結合起來。二是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績,對學生取得的成績給予表揚和鼓勵。三是幫助中職生樹立成就動機,鼓勵他們擔任班團干,學生會干部等,讓他們的自我概念、成就動機等實現積極改變。
4.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不少中職生當中,有的學生缺乏毅力,自覺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就遇難而退,或轉向教師、同學尋求答案。班主任要幫助他們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力戒拖延和磨蹭。學校里的學習有嚴格的時間規定,還要養成復習舊課和預習新課的習慣。
5.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則不行。”班主任必須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樹立良好的形象。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必須做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會激發學生的行為,使其積極仿效班主任行為,促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體會到榜樣的力量。對學生來說,這是無聲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特別注意自己日常的言行舉止,它會直接熏陶、感染著學生。
6.以愛感人,以情動人,與學生產生心靈共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說情是心靈的鑰匙,那么愛則是教育的基礎,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可貴的職業感情,更是班主任重要的法寶。班主任對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包含著“愛”的靈魂和內容,只有高尚純潔的師愛,才易引起學生心靈的強烈共鳴,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學生親其師,方可信其道,繼而樂其道,進而行其導。
7.細化管理,培養正確輿論和良好班風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要靠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去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范每個學生的行為。作為班級管理著的班主任一要培養一支班級骨干隊伍,把班級建成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二要制定一套學生認可的班級管理制度,按照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實行量化管理,該獎則獎,該罰則罰,獎罰分明。三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充分利用好學校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例如運動會、課間操比賽、大型文藝匯演等,讓每一個同學積極參與,為每一名同學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為班級榮譽而奮斗,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8.以就業為導向,盡早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
中職生畢業以后就要面向就業,班主任必須從在校期間就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努力增強學生以德立身、誠實守信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品格,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制觀念,引導學生平時能講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去做,教育學生從小事起,從現在做起,自律自愛,完善自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文明學生。
三、結語
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其社會化過程中必然要受到重要他人的影響。中職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不穩定狀態決定了他們易于趨向個人崇拜。學校是學生身心成長及個體趨向社會化的地方,班主任總是在有形或無形地對其發揮著影響。班主任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重要他人,要銘記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和品性。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班主任應該努力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積極的重要他人,即使不能,也應盡量避免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陰影。
參考文獻:
[1]林遠輝.《“重要他人”: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影響因素》,《教學與管理》,2008-2-1,第29-30頁。
[2]郭婧.《例證學生的重要他人的積極與消極影響》,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9-20,第30卷,第3期,第78頁。
[3]楊啟義.《淺談如何當好中職生的班主任》,傷城文章網,http://5xts.com/read/2bc82d17eb89c7cf22bb269b.html
作者簡介:
儲聰(1984.7~ ),女,籍貫:安徽省淮北市,研究方向:教育學,學歷:本科,職稱:中教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