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森
摘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當代社會所關注的一個重要的戰略,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型學生也是其一條重要分支。創新型學生是指那些能夠發散思維,能夠舉一反三,并且能夠想出不同于其他解題思路的學生群體。如何培養出高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所研究的課題之一,本文著力于從學習環境和學習心理等方面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習環境;學習心理;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67-01
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是教育改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其最為強調的就是有關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廣大高中數學教師都在尋求合適的方法和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打破傳統教學的灌輸模式,新課改著力點在于在課堂上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為課堂良好氛圍的營造起輔助的作用,而真正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整個學習氛圍當中。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孔子的教學方法為“因材施教”,其意思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這也是對學生學習心理的一種探究。高中數學教學亦是如此,每個學生的數學功底不同,教師應努力對學生采用相應的方法,開發每個學生的思維,爭取對每個學生不拋棄不放棄。創新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或其它科目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把開發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
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創新能力是當下大發展的社會對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尤其對于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中國來說,擁有具備創新能力的大批人才隊伍對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乃至個體的生活質量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為國家培養新世紀人才的學校,在培養具有創新型能力的人才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整個學校教學來講,高中數學教學有其獨特之處,跟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在深度、廣度上都增大了許多,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排列組合問題、概率問題、導數、集合、不等式、數列、空間立體幾何等都是初中沒有接觸過的,而函數相對于初中函數又增加了對數、指數、橢圓、雙曲線等新函數,且計算起來更復雜,思維要求更加靈活多變,多個知識點之間又有著交集,可以出大綜合試題,這就要求學生對既多又復雜的高中數學知識點有更高的認知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真正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順利完成高中數學教學計劃。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1、采用問題教學,逐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結論。相對于過去的先給出結果、再學習推導過程的教學模式,創新型、學習型課堂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找方法得結論。這樣也符合發現問題而后解決問題這一產生科學理論成果的一般規律,具體做法應是數學教師在新章節、新知識點開講時結合實際的問題引出知識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知識,反過來用學到的新知識解決前面的實際問題。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一開始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等差數列求和時,教師就可以開始先引出數學家高斯小時候做由1連續加到100求和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己找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反過來解決前面的問題。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了學習目的,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簡單的問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樣就由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倡一題多解,注重推導過程。高中數學內容豐富,到了高二、高三原有問題有了新解法,新內容在舊知識上有了新發展,增加了新條件,這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鼓勵學生運用新知識對原有問題進行多解,對新知識中的新定義、新公式認真體會,學習其推導過程,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知識內在連貫性的理解。比如,推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方法一:a2=a1+d,
a3=a2+d=a1+2d,
a4=a3+d=a2+2d=a1+3d…
由此得出an=a1+(n-1)d。
方法二:由等差數列定義知:an-an-1=d,
an-1-an-2=d,
……
a3-a2=d,a2-a1=d,
累加得an-a1=(n-1)d,從而得an=a1+(n-1)d。這樣的話,學生對這個公式的產生過程印象更加深刻,對公式也就更難忘,從中學到了重要的數學思想,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3、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在數學課堂上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上,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高中學生還要把學習到的自主、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加以實踐,靈活運用在數學學習中。創新能力一般是在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中得來的,單純的記憶和背誦是得不來的。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采用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研究中,養成質疑問題、研究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
三、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筆者在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發現,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優劣主要決定于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在學習態度非常端正的情況下,學習方法重要性凸現出來。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如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完善學生數學知識體系,也需要讓學生習得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也要加大對學習方法的培訓,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并在這些方法的應用下,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思考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充實自己,即使工作后也能按照一定學習方法獨立學習,終身獲益。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培養,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讓高中學生探索和發現一定數學知識和數學規律,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其在社會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
高中數學教學是高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具有獨到作用,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喚醒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創新;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三大方面著手。
參考文獻:
[1] 王 茹.試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