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兄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情境的設計,減少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難度,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總的來說,數學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運用數學、理解數學進行高效指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開展教學模式的有益探索,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可以開展以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為目的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活動,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根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于教學效率提高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小學數學;模型思想
一、捕捉生活資源,創設貼切題型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強調教育游戲法的運用,在于突出數學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教學過程中應該防止只強調數學形式化后的數學結果,搞形式化的知識點訓練。為了訓練學生的規范答題能力,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強化學生記憶,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中鍥入知識點,學生能夠聯想到具體的游戲場景,從而記得更牢固,運用知識點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同學開展積極的討論,加深學生對教學中已知量和未知因素結構的了解。針對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例如,“一支鉛筆的價格是鋼筆的五分之一,鋼筆的價格是5元”,問:此時,我們把( )看作是單位“1”,求:鉛筆的實際價格是多少?
我們應該把鋼筆的價格看為單位“1”,那么鉛筆的價格為:5×1/5=1(元),我們可以得知,鉛筆的實際價格為1元。
二、鼓勵多角度思考,激發學習欲望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設未知數的方法,求出鉛筆的價格。教師可以準備多支鉛筆和鋼筆,然后將他們碼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自告奮勇到講臺上來計算。計算成功的學生可以獲得一支鉛筆作為獎勵。上臺來進行計算的學生必須要在黑板上演算出本題的解答方法。通過這種物質激勵,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同學們踴躍上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設鉛筆價格為x,那么x÷1/5=5(元),那么,x=5×1/5=1(元)。在這種求解方法中,我們將鉛筆的價格看做是單位“1”,通過多種求加方法的實驗,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進行問題的解答,從而理解數學知識點的奧秘。
三、在“多變”的條件中豐富數學情景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分析與綜合數學思維提煉的講學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魅力。例如,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衣服75套,剩下的衣服要在3天之內做完,那么,剩下的衣服需要每天做多少套才能夠做完?在題目難度提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分析過程的構建,通過一步一步的分段講解,讓學生理解難題解答中的思維推理過程,從而吃透此類型題目的解答方法。從整體上來看,原計劃做衣服為660套(總量)。那么660套衣服的總數量需要:前5天做好的加上后3天要做的,才是服裝廠原計劃的數量。那么,從前5天已經做好的作為突破口,我們可以進行問題的分步驟解答:已經做了75×5=375(套)。還剩下的數量660-375=285(套)。那么,按照規定在三天的時間內要做完,每天需要做的數量就可以直接計算出來:285÷3=95(套)。
四、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思想和解題習慣
隨著素質教學的不斷開展,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活動中,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跟著教師走,重點突出題目解答過程中的過程詳解,讓學生既能夠“知其然”,又能夠“知其所以然”。我們也可以根據分析過程中的前5天每天做的套數相等,以及后三天每天做的件數相等,列出綜合型的計算式子。即,剩下的每天要做的套數為:(660-75×5)÷3=(660-375)÷3=95(套)。計算完成之后,必須要帶上單位,最后作答:答:平均每天做95套。在題型講解的過程中,針對已知未知條件比較復雜的題目,教師可以采用分析與綜合方法相結合的手段,輔助學生理解,在講解過程中,注意步驟的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總之,生動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學情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小學數學中推行游戲教學法,目的在于消除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反感情緒。針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挖掘,不用刻意追求讓學生進行大題量的數學知識訓練,而是通過新穎活潑的數學范例讓學生擁有探究數學難題類型的信心。
參考文獻:
[1]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144-145.
[2]夏方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86-87.
[3]劉明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3(09):50-5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