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娥
摘 要:行動導向教學法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突出職業實踐能力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的有效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學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即學即用,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果,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行動導向;礦井通風;教學應用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從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來看,知識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實踐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又回到實踐中去。
礦井通風是采礦技術專業必修的主干課程之一,內容涉及礦井通風過程中的每一個技術環節,在煤礦安全生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環節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學校開放了教學實訓室,在實踐教學手段上,讓學生自主觀摩,自己動手操作,掌握一些必備的實踐要領。在傳統的實訓、實驗教學中,筆者不斷學習德國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結合礦井通風課程特點,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于課程實踐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將應用實例列舉一二。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工作面通風系統類型與選擇”中的教學應用
該內容在課程的第五章礦井與采區通風系統中有所介紹。采煤工作面是煤礦生產第一線,認識工作面的通風系統也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一個知識要點。傳統的教學,一般采用實驗室觀摩、在黑板上繪制工作面通風系統的二維平面圖來講解這一知識點,學生的興趣比較低,而且認知度也不是很理想。而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完成任務,自己掌握知識要領,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實踐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該部分知識的教學步驟如下:
1.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任務書;學生分組及組內分工設計;泡沫(規格1 m×0.3 m×0.05 m);飲料吸管(規格:最粗);雙面膠;彩色紙;小刀;直尺等。
2.下達任務
上課時,以簡潔的語言陳述這節課的任務,并下發任務書,任務書包括:主題、時間、注意事項等。主題根據小組的任務不同,有不同的任務主題,比如第一組的任務是:制作U型通風系統模型,并根據模型分析此通風系統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時間是35 min;注意事項:注意制作過程中,用小刀的安全,用直尺的安全以及組內人員相互間的監督和提醒等。其他小組類似。
3.完成任務
這個階段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體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學生的具體學情,劃分學習小組,組內分工協作,完成任務,形成“作品”。此環節,我安排了五組學生,每組五人,其中一人為組長,由組長根據任務書,劃分組員的具體任務。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指導,對理解有誤或者錯誤的地方指出來,并教會正確的方法。
4.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完成任務,形成作品,要分組展示。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討論,找出規律特點,并對學生作品做出積極的評價。此環節,也可以增加小組自評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的形式,用以規范學生操作的正確性。該部分用時30 min。
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于這部分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全體參與到教學整個過程中,自己動手操作,鍛煉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也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唯一的一點就是:要求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充分準備,才能保證行動導向課堂的順利實施。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掘進通風方法”中的教學應用
掘進通風方法分為三類:局部通風機通風、礦井全風壓通風和引射器通風。為了讓學生從空間立體感上增強對本部分知識的掌握,筆者還是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將每一個知識點劃分成一個任務,學生分成小組完成任務,通過任務驅動,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掌握該部分知識。下面將實施步驟簡介如下:
1.課前準備
所需材料:泡沫(規格1 m×0.3 m×0.05 m),飲料吸管(規格:最粗),雙面膠,彩色紙,小刀,直尺等;
軟件資料:多媒體課件,任務書,學生分組及組內分工設計;
2.下達任務
上課,教師先簡單講述掘進工作面通風方法分類,讓學生首先對該部分知識有個整體認識;接著,按照教學設計,進行任務分解,比如:第一組任務:壓入式通風模型制作,并簡單介紹進回風情況,優缺點及適用條件;第二組任務:抽出式通風模型制作,并簡單介紹進回風情況、優缺點及適用條件;第三組任務:風障導風法的模型制作,并做一簡單介紹。諸如此類,可以將本節知識點細分成8個小任務,分別由8組同學完成。下達完任務,給學生提出疑問的時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問題,引導著學生正確理解任務,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教學用時30 min。
3.完成任務
該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和主體。學生分小組進行制作模型的時候,教師要時常觀察學生的思路,發現不對及時加以糾正;因為這節內容比較多,知識點也多,所以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逐個將任務再重復一遍,方便學生理解透。這部分知識,我分了八個小組,每組四至五人,用時40 min。
4.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完成任務,形成作品,要分組展示。每組展示完,其他各組學生提出問題,該組學生解答;解答不出來的,教師再進行補充。此環節,也可以增加小組自評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的形式,用以規范學生操作的正確性,該部分用時40 min。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總結了一下經驗。教學課堂效果也非常滿意。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于中職專業課的教學中,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靶袆訉颉苯虒W,讓學生即學即用,不僅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讓學生樂于去操作、掌握。當學生完成了某一任務后,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一種喜悅感、一種沖擊力,這種力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興趣。另外,“任務”貫穿始終,讓學生在討論任務、分析任務、操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順利建構起知識結構。最后,因材施教,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趙梓成,謝賢平.礦井通風理論與技術進展評述[J].云南冶金,200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