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權
摘 要: 讓學生從“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這中間有一道門檻,要跨過這道門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文起步的階段,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意寫,有興趣寫。這樣,可減輕學生對習作的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也符合兒童語言的發展規律。那么,如何幫助學生跨過這道門檻,為小學中、高年級的習作訓練打好基礎呢?本文從培養興趣,使學生樂寫;注重引導,使學生會寫;及時表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低年級 寫話教學 培養興趣 注重引導 及時表揚
新課標在小學第一學段(1~2年級)“寫話”教學目標中強調:“對寫話有興趣”,能樂于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鼓勵引導寫自己的話,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能完成口頭語向書面語的轉換即可。
在一二年級設計“寫話”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從“說話”過渡到“作文”,從“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這中間有一道門檻,要跨過這道門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作文起步的階段,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意寫,有興趣寫。這樣,可減輕學生對習作的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也符合學生語言的發展規律。
如何培養一二年級學生的寫話興趣,完成從“說話”到“作文”的過渡呢?我認為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跨過這道門檻,為小學中、高年級的習作訓練打好基礎。
一、培養興趣,使學生樂寫
寫話一直是令廣大老師和學生頭疼的事,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寫話沒有興趣,所以新課標把“興趣”放在了第一位。在教學中可以用以下方式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
1.在活動中,體驗寫話樂趣。
玩是兒童的天性,在活動中,學生能享受到快樂,在快樂中,能激活思維,促使學生樂意把活動的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如在“三八婦女節”時,安排學生回家為媽媽或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說說媽媽或奶奶的表現及自己的感受。在班級里,教師可以安排幾個小記者在班上進行采訪,并讓大家把小記者采訪的內容記錄下來。學生對于這次活動,有親身體驗,寫起來,也就輕松快樂。
2.畫一畫,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選擇一個主題的內容,讓學生畫畫,也可以包括學生自制的剪貼畫、拼圖、繪畫等,這些圖像可強烈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喚起他們的生活體驗,讓他們想說、樂說、有話可說。如口語交際課《介紹家鄉的景物》,就可以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家鄉,再向大家介紹自己所畫的家鄉景物,并把它寫下來。這是學生自己生活中的事物,自己的觀察所見,自己的真情實感,寫起來自然會感到無比快樂。
3.演一演,激活思維,激起情感。
低年級有的課文富有童趣,可以讓學生參與形象的創造過程,進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當學生的思維被激發、情感被激起時,就可以趁勢引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如在學習口語交際《推銷購物活動》時,學生可以把自己帶來的物品作為將要推銷的產品,自然而然地進入交流角色。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就很樂于把自己帶來的物品介紹給大家,最后把關于自己物品的介紹,用名片形式寫下來。這樣的設計,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指導觀察,讓學生有話可寫。
“不會觀察,就不會寫作文”。因為只有學生細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觀察事物,才能發現生活中的大量素材。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缺乏觀察力,不會觀察。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指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例如《找春天》這個主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氣息。春天是美麗的,陽春三月,雖然還沒有百花盛開,綠樹成蔭,但暖暖的陽光,細柔的春風,那點點滴滴的綠色,使孩子們一下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孩子們看到小草探出小腦袋,五顏六色的野花張開笑臉,樹上長出新芽,蝴蝶、蜜蜂、小鳥都飛來了……這些都是學生寫話的“源頭活水”,有這樣的親身體會,學生也就言之有物,不再擔心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了。
二、注重引導,使學生會寫。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能說會道,說得很好,但到了寫的時候,就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這是為什么呢?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平時“說”的實踐經驗比較多,而“寫”的卻很少,沒有多練筆的實踐經驗,“寫”下來自然費力。因此,在寫的時候,要讓學生先說后寫,先想想要怎樣有條理地“說”,做好口頭作文,并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系起來,再把說的內容,有條理地“寫”下來。通過這樣的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說話過程中對口頭語言的敘述,提高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實現人們常說的“我手寫我心”。
三、及時表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寫話熱情,將會為學生的寫作水平推波助瀾。所以,教師可以搭建一個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平臺,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
1.講評是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徑。
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寫話過程中的閃光點,看到學生的進步之處,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認識到“作文并不可怕”,掃除學生懼怕寫作的陰影。例如,每次批改學生寫話習作時,可以把學生在寫話過程中的精彩內容收集起來,或印發給學生,或抄寫在黑板上,讓大家都看看,“他人的精彩在哪里?”“為什么是閃光點?”“用了那些好方法?”“我可以從中學到什么?”
2.開展寫話競賽、展評等活動,創造更多展示機會。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多種形式活動。例如,班級板報中設置作文角,手抄報,學校廣播電臺的投稿,等等,讓作文能力不足的學生也有展示自己的平臺,獲得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寫話教學中,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強調寫話與生活的聯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鼓勵想象和思考,鼓勵有創意的表達,激發學生的練筆興趣,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帶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的樂趣,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心”。
參考文獻:
[1]劉濟遠.小學語文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
[2]劉本武.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8.
[3]劉文靜.小學語文教學的細節及案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
[4]倪文錦.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小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