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濤
摘 要:作為一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地理與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系。針對地理學科的這個特性,初中地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地理的這個特點,通過聯系生活和地理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的地理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地理;實際生活;有機結合
初中地理教學和實際生活的結合不僅體現在學科特點上,《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提到:“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可見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已經是現在地理教學必然的發展趨勢。筆者根據自己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初中地理的教學與學科特點分析了兩者結合的必要性和方法,本文將對此問題進行重點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思想長期占據教育的主導,教師在教學課程中也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進行枯燥的教學。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盡管很多學生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能夠計算經緯度、說出某地的氣候類型、計算兩個位置的距離,但是對于地理知識的應用意識卻十分缺乏,導致學生無法對地理形成正確的認識。
不僅如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過度重視學科知識性和系統的完整性,對于培養學生生活方面的地理意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改變地理教學觀念、方法已經勢在必行。
二、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1.激發學生的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希望激發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通過地理和生活相結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學生在生活中喜聞樂見或觸手可及的問題進行結合。讓學生發現地理學科對于認知和解決生活問題的意義,生活和地理的緊密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地理的實用性、改變對地理屬于“副科”的錯誤觀念。
2.突出地理的實用性
如上文所述,地理學科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是體現地理實用性的最好表現。不管是每日的天氣預報、工農業生產、環境的變化無不和地理知識相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內容和地理教學進行有機聯系,不僅可以提高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對于提高地理教學效率也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3.更易理解地理知識
筆者在教學時發現,由于地理內容,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很多知識十分抽象,加之計算量大、分析內容較多,常常會使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知識,從而對地理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對于這一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教學脫離生活實際。如果教師和學生僅僅為了考試而“應付”地理,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倘若將生活實際問題和地理知識相結合,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1.建立生活化情景
我們都知道,情景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的有效方法,地理亦然。將地理學科中比較抽象的知識和籠統的概念通過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建立生活化情境,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舉例來說,在引入地圖的知識前,教師不妨通過學生熟悉的平面圖開始,引導學生對地圖產生學習興趣。諸如本市(縣鄉)的地圖,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到學校或自己家的位置,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深入學習和了解的興趣。
由于生活化問題對于學生而言耳熟能詳,對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主動思考也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2.結合熱點問題
關注國家和國際時事不僅可以讓自己緊跟時代的步伐,對于豐富和學習地理知識也有著顯著的效果。諸如“一帶一路”戰略對于學生掌握亞洲的經濟發展、東亞、中東、東歐乃至西歐的地理狀況、經濟發展、文化差異都有著很好的作用,尤其是針對“一帶一路為什么要途經這些國家?這些國家對于一帶一路的發展有什么作用”這個問題,就是最好的引入點。
3.投入生活實踐
地理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于生活,這也是地理教學需要結合實際生活的最根本原因。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應充分、有效地通過生活經驗和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解決問題。比如,在利用指南針或樹冠來辨別方向、調查本地的環境污染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都是結合生活問題來進行地理教學,在實踐中感悟地理,在地理中認識生活,達到將地理和生活相結合的結果。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將知識和生活相結合,地理更是如此。將生活融入地理,讓地理貫穿生活。不僅能夠讓學生感覺地理不再陌生,對于感悟生活、熱愛地理、順應新課程理念也有著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邢藝.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探究[D].魯東大學,201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