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摘要】實施數學情感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數學情感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感教學;策略
數學情感教學,是指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以情感教育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理論為指導,結合當代學生的情感心理發展特點,充分發揮情感的動力、調節、感染等功能,激發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他們對數學、數學學習過程、數學學習材料等產生愉快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到情知共進、全面發展、形成健康個性的目的。
一、正確認識數學情感教學的作用
(1)心理學的情感理論研究指出:人的情感具有啟動、定向、維持、強化等功能,并具有兩極性、彌散性、感染性、遷移性;在學習中,學習者凡有積極愉快的情感,干什么都勁大,效率高;凡有消極的不愉快的情感,干什么都沒勁頭,效率低。
(2)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的傳輸反饋過程也是師生精神情感融匯的過程,教學系統是知識和情感兩個子系統交織在一起組成的,教學既不能只傳授知識而無視情感,也不能脫離知識空談情感,兩者應是水乳相融、緊密相聯。反觀數學教學,為什么我們的學生提及數學,提及數學學習,總少不了“枯燥”“乏味”之詞?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與數學內容抽象,推理嚴謹等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教師教學過程中重知識輕情感有關。
(3)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情感不再只是一個促進認知的工具,它作為一個和認知同樣重要的獨立的課程目標被提出來。數學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有用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并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數學情感教學的實施策略
1、人際交往方面的策略
(1)信任、賞識學生,關注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
(2)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和創造性性。教師應該善于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學生,而這有于教師實現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和創造性。
(3)坦率地對待學生,教師在學生面前表現真實的自己。教師的真誠和真實能夠創造一種寬松的人際氛圍。
(4)教師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2、數學教學法方面的策略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把抽象的數學教學內容通過情境這種直觀形式,通過滿足學生的美感需求,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性加工。通過情感性加工使得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超出預期策略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為學生提供探究性學習的機會。通過滿足學生的探究需要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介紹數學典故、史話、數學文化等,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意義和精神。通過調整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評價,來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從而讓學生對于數學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課堂教學的實踐與認識
1、用趣味激發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心理場”
學習的刻苦精神和頑強毅力,來源于正確的學習目的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一名好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不能只考慮認知過程,同時還要考慮情感過程。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正在于選擇方法,把理論變成人們活生生的思想感情。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以吸引學生喜歡數學,自覺地學習數學,以調動學生的“心理場”。
2、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堂便是情感場,因為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著學生情感情緒的產生。因此,教師的情感如何對整個課堂氣氛影響很大。
3、優化教學方式,用新穎的形式刺激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要想獲得成功,除了教師要增加情感投入,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外,還要一方面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如有趣的典故、數學史話、數學美等;另一方面可采取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不同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學作為一門藝術表現于知識傳授過程的始終,教師在備課時還要備情感、情態,以形式新穎、高質量、精心組織的信息,去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達到情知共進,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艷玲.關于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 才智,2016,(08).
[2] 龔海院.關于高中數學教學和學習的幾點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