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晶晶
摘 要:現如今許多的父母遵循“賞識教育”,家庭教育更是沉浸在一片夸獎的海洋中,但久而久之,更多的父母發現了盲目夸獎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旨在分析家庭教育中父母夸獎孩子存在的誤區,闡述不良夸獎給幼兒成長道路上留下的劃痕,并找出正確夸獎的方式。
關鍵詞:夸獎;學齡前兒童;家庭教育;方式
一、你給過這樣的夸獎嗎?——夸獎的誤區
今天年輕的一代父母吸取了很多新的教育觀念,他們往往相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在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無一不給予孩子這樣那樣的夸獎,而這些出自我們成人口中的夸獎又有多少是良藥呢?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中國人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周末到當地教授家中做客。進屋看到教授5歲的小女兒,滿頭金發,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純藍的一潭湖水,簡直驚為天人。收下學者帶去的中國禮物,小女孩奶聲奶氣地微笑道謝,學者禁不住夸獎說,你長得這么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教授當時并沒有說什么,但是女兒走了之后,她的臉色嚴肅了起來:“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睂W者大驚:“我一番好意夸獎她,傷害二字從何談起?”教授搖搖頭:“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夸獎她,而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于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系。但孩子還很小,不會分辨,你的夸獎就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這就給孩子造成了誤區。其實,你可以夸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彼?,教授聳聳肩,“請你為你剛才的夸獎道歉?!焙髞磉@位訪問學者就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兒道了歉,同時表揚了她的微笑和有禮貌。
這件事讓這位訪問學者明白了一個道理:賞識孩子的時候,只能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應該賞識孩子的聰明與漂亮。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后天應該予以肯定的。
二、夸獎帶來的無形劃痕——盲目夸獎的后果
在這樣的夸獎方式下,在種種夸獎的誤區下,我們視之為寶的孩子得了“夸獎病”:
(一)越夸獎越脆弱
超乎尋常的夸獎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永不會錯。東×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在家中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都給了他無微不至的夸獎,在一次課間游戲中,東×和好朋友一起玩飛行棋,東×的飛機在飛行途中被其他顏色的飛機撞回了原位,東×很失落,流出了眼淚,垂下了自己的腦袋,旁邊的孩子安慰說:“東×,我們還沒下完呢,等一下到6了還可以出來的?!笨墒菛|×已經邊哭邊甩棋而去。超乎尋常的夸獎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永不會錯。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永遠平坦,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所面對的挫折在他的成長道路上只不過是芝麻一點,如果父母慷慨地給予夸獎、表揚,一味地讓孩子看到成功、勝利,那么教育出的只不過是脆弱的花朵而已。
(二)越夸獎越盛氣凌人
凡事總有個度,從孩子天性出發,如孩子性格內向、膽小,表揚的時候就要稍微夸大些。如果孩子性格非常外向,夸的時候最好客觀些?,F在不少孩子都盛氣凌人,可能就是從小受到了過度的表揚。
(三)越夸獎越逆反
父母總是喜歡跟孩子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但我們的孩子可能無法接受,因為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完全不同的。他可能希望不要去幼兒園,可能希望小伙伴的玩具飛機能進自己的口袋,這樣的他可不配爸爸媽媽的夸獎。于是,他就做出各種逆反的行為來告訴成人自己并不是像他們說的那樣,來表現“真我”。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父母說剛剛夸獎了孩子乖之后,孩子就變野了,好像是為了反對贊揚似的。這可能是孩子對于自己形象的一種保留態度。
三、學會夸獎是一門學問
(一)努力比聰明更值得夸獎
常受到父母用個人取向方式夸獎的孩子,遇到新的任務時,更愿意挑選那些能使自己成功的任務,以換取再次的夸獎,想永遠當大人眼中的聰明寶寶。如果對孩子付出的努力進行夸獎,那么他們可能對于艱難的任務會更加堅持不懈。
(二)過程比結果更值得夸獎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在夸獎孩子時應多些夸獎他們過程的贊賞,要知道,在過程中習得的經驗是陪伴孩子一生的。
(三)理念比方法更重要
我們的孩子的確需要表揚,因為我們往往忽視了與家人表達的正面意見。常常是家長希望孩子聰明,反而總說孩子笨;希望孩子懂事,反而總說孩子不懂事。但是,夸獎只重“技”而不重“道”,只用方法而不掌握理念,是遠遠不夠的。那些不切實際、無關痛癢的機械表揚,我們自己聽著也不舒服。
小小的夸獎就像青霉素,絕不能隨意用藥。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否則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我們的夸獎應該像一塊魔法的帆布,這塊布雖然不能給孩子提供幫助,但是能讓他們給自己畫一幅正面的畫像。讓我們的夸獎適時、適量、適當,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精神健康的基石。
參考文獻:
陸傳文.不要盲目夸獎孩子[J].婚姻與家庭:性情讀本,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