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慶齡
摘 要:針對孩子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所體現的不良傾聽習慣,做了相關的觀察、分析,并總結了三個方面的有效途徑。又針對培養大班幼兒在探究性科學活動中的良好傾聽習慣問題,從兩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大班幼兒;科學活動;傾聽
針對課堂中幼兒傾聽習慣較差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學習,我認為通過這樣一些途徑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使幼兒養成一定的傾聽習慣。
一、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大班幼兒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幼兒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聽別人說,因而在活動中常常是這個幼兒在回答問題,別的幼兒卻在做其他事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事可做,認為這不關他的事,教師這時應該給幼兒一個明確的目標,如其他的小朋友要仔細聽他說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告訴他們“聽”也是目標。在聆聽中幼兒們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聆聽中激發幼兒思維的火花。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抓住機會強調聽與說的重要性。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在積極發言的基礎上,做到專心傾聽。
二、創設情境,樂于傾聽
事實上,要求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始終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現代心理學表明,即使同一個人,不同時期、在不同背景下,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及注意點分布情況也不同。興趣永遠是幼兒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幼兒來說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夸美紐斯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新教材中引入許多大班幼兒喜愛的圖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故事。
三、恰當評價,鼓勵傾聽
“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學得經驗知識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社會心理學家也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積極評價是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贊揚,讓幼兒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傾聽是幼兒獲取信息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徑和能力。“不會傾聽就是不會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傾聽不是幼兒想不想參與、愿不愿意參與的問題,而是必須學會的技能。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尤為重要——如何讓幼兒在以探究為主的科學教學活動中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以下談談自己的看法。
1.優化傾聽的指導
學會傾聽,需要良好的指導。讓幼兒掌握傾聽能力是教師的重要責任。在教學實踐中,我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優化對幼兒“聽”的指導:
(1)培養傾聽的心態
傾聽能博采眾長,彌補自身不足;也能產生靈感,觸類旁通;還能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寓言故事等引導幼兒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
(2)細化傾聽的要求
不少大班幼兒傾聽問題的出現是他們對傾聽要求的不明確導致的。因此老師應給幼兒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的傾聽要求。在教學中要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四心”:一要專心,無論是聽教師講課,還是聽同伴發言,都要聽清他們說的每一句話;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同伴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后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四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大班幼兒已能簡單的評價他人,最后教師也可要求幼兒學會評價同伴的發言,在此基礎上要求評價內容盡量做到不重復。
(3)樹立傾聽的榜樣
大班幼兒的模仿性強,教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求幼兒養成傾聽的好習慣,教師首先要做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榜樣。當幼兒發言的時,教師應帶頭專心傾聽,無論幼兒發言的質量如何,決不分心做其他事;讓幼兒把話說完,不輕易打斷他們發言,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地指導和適度的評價;在平時也要注意耐心聽取幼兒的講話,給孩子一個展現個人思維的機會。教師的傾聽有助于及時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也是對幼兒的一種尊重,幫助幼兒樹立自信。
2.訓練傾聽的途徑
(1)了解幼兒注意力集中的個別差異
“任何心理過程離開了注意都將無法進行。”注意是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先決條件。對于大班幼兒,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師要先從了解每一位幼兒的注意力個別差異性入手,便于有的放矢。
(2)結合游戲,進行集中注意力的專項訓練
①看圖搶答:教學活動前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畫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看到了什么,并提醒其他幼兒注意傾聽,等發言結束后再做補充。
②傳悄悄話:比比誰傳的悄悄話最準確。
③你說我聽:復述同伴的講話內容。
(3)認真組織開展每次教學活動,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作為幼兒,他們渴求教師的愛,想使自己成為教師心目中的好孩子,這是他們的行為動機和迫切需要。大班幼兒往往有了主見,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兒交談,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縮小師生間心靈的差距,努力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當幼兒認真傾聽,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種問題時,就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給他們一個眼神,摸摸他們的腦袋,為幼兒營造充滿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孩子們不知不覺地樂在其中,學在其中。
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多給幼兒介紹一些簡單易懂的科學知識,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引發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活動必須將學習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只有在充滿興趣的前提下,幼兒才能體會到學習并不是件艱苦的事,相反充滿樂趣。幼兒興趣盎然,良好的傾聽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
除此之外,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培養良好傾聽習慣的方式。合作學習營造了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為幼兒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每位幼兒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討論并回答問題,變原來的單純旁觀者為積極的參與者。幼兒在研討中自由發言,當一個同伴對問題的理解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求其他同伴幫助。全體幼兒都獲得更多的自我表現和認識的機會,思維真正活躍起來,幼兒主動地學習,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個人的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悅感,而且能使幼兒的注意力更集中。
(4)運用策略,激發幼兒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
①讓幼兒當小老師
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經常組織幼兒當同伴的小老師,小組成員可以相互傾聽同伴討論、回答問題等,及時糾正同伴的錯誤,提出自己的意見。幼兒覺得自己是一位小老師,覺得特別光榮和驕傲,聽得也特別認真。
②實行獎勵制度,適時恰當地評價幼兒
很多課堂紀律問題是都由于教師沒有注意強化幼兒的優良行為造成的。當幼兒感到教師在對待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沒有明顯差別時,他們的不良行為就會增多。因此,教師應善于發現幼兒表現出來的優良行為,并及時給予積極評價,設立獎勵措施,滿足幼兒被肯定的需要,鞏固良好的行為。如對聽得認真的小朋友,按照班級管理的方法給予獎勵或表揚。通過獎勵刺激,逐漸消除孩子們由于情緒色彩很濃,常常興奮、不聽同學發言而大聲說話;或由于開小差,聽不進同伴發言的現象。
(5)家校聯系
在認真傾聽習慣訓練和養成過程中,要注意與幼兒家長緊密聯系,相互溝通,共同培養。第一步,把訓練幼兒認真傾聽的重要性,說給家長聽,在思想上達成一致。第二步,請家長緊密配合,在家里也要注意培養孩子學會傾聽。父母跟孩子講話時,要求孩子要用心聽。孩子在跟父母說話時,請父母也要認真傾聽,做孩子的表率。
參考文獻:
石妮.提高大班幼兒的傾聽能力[J].才智,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