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英
摘 要: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只有主動學習,學習成績自然能快速提升。學生在學習中應處于主體地位,相關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不僅耳聽、眼看、手寫、口讀,還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因此,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便是讓學生由被動式的學習轉化為主動式的學習。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來談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化為主動式學習。
關鍵詞:英語教育;被動學習;主動學習;轉化
英語作為一門基礎的語言類學科,受到語言類學科自身特征的影響,英語教學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語言類學科的學習,讓學生單方面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的。同時語言不僅僅是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蘊含著文化、歷史等信息,因此英語學習不單單是掌握語法、詞匯就可以學好的。
一、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意義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不僅可以提高相關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更對加強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培養,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有著很大的幫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很容易接受老師所授的知識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
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對于學生英語知識的儲備量和相關的基礎技能培養也有著非同尋常的幫助,為學生以后進行學習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通過英語的主動學習,還能加強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所幫助。
二、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來形成的,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習的基礎、自身閱歷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所不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接受能力,在原有的教學方案上進行調整,以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
1.教師應當轉變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轉變學生學習態度時,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習嚴格來說是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起到的只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沒有人能代替學生掌握知識和完成相關習題。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文化儲備,然后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都需要學生自我完善,因此,教師應當從旁指導,而不是一味地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
2.拓展學習途徑,加大學生的英語閱讀量
受到國內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學完英語后運用較少,且學生獲取英語信息和閱讀量始終上不來。面對此類問題,相關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當合理安排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英文刊物。學生在閱讀完之后,用英語陳述出來講給別的學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文閱讀量,也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
3.播放一些英文原聲片段,寓教于樂
國外的電影中,不乏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教師可以定期安排一些簡單易懂的英文電影讓學生進行觀看,并安排一些任務,讓學生帶著目的看影片。如,用英文寫出影片的劇情或者觀后感;模仿影片中的對話進行交流;影片中運用到的成語等,都可以作為學習任務。學生在觀看中學習到知識,既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從另一方面為學生積累知識。
4.合理安排對話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對話
語言類的學習,通常是在運用中徹底理解和掌握。教師應當定時為學生安排情境,學生融入情境當中進行對話,教師從旁指導,并對學生在對話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表現較差的學習進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動力。
總之,初中英語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意識的轉變并積累一定的知識。讓學生真正主動學習英語并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構建充滿趣味的教學氛圍和學習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讓學生多看、多讀、多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目標,以此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喜歡上英語這一學科,由原先的被動式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把靈.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化[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9).
[2]韓貞兵.談談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化[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3).
[3]李毓娥.論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