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敏
【摘 要】樹有參差不齊,人有高矮胖瘦,五個手指長短也都不一致,那么一個班級的整體水平也會有高有低,有“優秀生”與“后進生”之分,“優秀生”當然是每個老師所希望的,但是那些“后進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了不遵守課堂紀律、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聚眾吸煙、打架、斗毆等惡劣行為,但是我們又不能放棄。因此,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就尤其重要。以下將對初中班主任后進生轉化工作進行逐步探討。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后進生;轉化;優秀生
當今教育環境下,在學校教育領域,素質教育越來越受老師、家長的重視,“后進生”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后進生”不僅會給學校、老師、同學、家長等添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更重要的是對其自身性格、素質等方面的發展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如何更好的讓“后進生”轉化為“優秀生”,是老師與家長的共同愿望。以下將從初中后進生問題的概述入手,逐步探討初中班主任該如何進行后進生轉化工作。
一、初中后進生研究目的與意義
每所學校、每位教師都會遇到“后進生”問題,它是困擾教師的一個棘手問題,特別是初三年級,來自學業、升學的壓力,老師、家長的期望,使得很多學生承受不住,成績一落千丈,由“優”變“差”。因此,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僅可提升升學率,還有利于班級管理,使之成為遵紀守法、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良好班級,更會帶動“后進生”知識、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培育,使之成為社會上有用之才,找到其人生價值。
二、初中后進生表現
(1)學習能力差。學習能力差是指學生智力正常的情況下,學習效率低,主要表現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等方面,由于心理或身體因素導致自身學習方法、態度、習慣等較差,學習成績長期落后,跟不上班級其他同學。
(2)思想品行差。思想品行差是指學生由于家庭、社會等方面的不良影響,表現為對學習不感興趣、品行低下、言語粗魯、打架斗毆、逃課、情緒煩躁等,喜歡參加一些非正規群體活動,甚至出現違法、違紀行為。
(3)學習成績與思想品行雙差。學習成績與思想品行雙差是指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個人品行也不好的學生,這類學生表現為對任何事情都覺得無所謂,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且喜歡搗亂課堂紀律,對課堂紀律和班級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三、初中“后進生”產生的原因
(1)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應試教育,導致了許多學校、老師對“分數”的過度關注,使得初中“后進生”越來越不受重視,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低,同時老師對待“后進生”也不是一視同仁,使得學生有“逆反”心理,師生關系惡化。教育的弊端、教師的因素、學習的環境等都導致了“后進生”的產生。
(2)家庭環境與家長的影響。初中生的心理發展、性格的形成與家庭有著緊密的聯系,父母的品德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品格的形成,如父母道德水平低下、不良生活方式(抽煙、酗酒、打牌等)、思想愚昧、單親或離異、溺愛或放任孩子不管等不良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孩子心理及人格的發展,使其成為“后進生”。
(3)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由于初中生追求好奇、新鮮、刺激,導致了社會的不良風氣對他們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如公共網吧、聚眾吸煙、言情小說、電子游戲室等不適合初中生的活動,都對他們有著不良的影響,從而耽誤學習,淪為“后進生”。
(4)自身心理的發展變化。初中生這個時期正是生理與心理急速發展時期,在心理上會因為外界急劇的變化無法適應而產生不良情緒,如容易沖動、情緒不安、自暴自棄、缺乏安全感等,長久下去就容易走極端,最終發展為“后進生”。
四、班主任對初中后進生轉化的具體實施
(1)疏導“后進生”升學壓力。初三是初中學習難度最大、考試科目最多的一年,也是飽含壓力的一年,很多學生因為承受不了壓力,而變為“后進生”。因此,疏導“后進生”升學壓力,對其轉化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吳某,初三學生,性格內向,從不主動跟家長或老師傾述自己學習的問題,加之學習缺乏針對性,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即使每天回去也會努力學習,但是成績出來卻還是不理想,為此,她跟家長提出放棄考高中。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家長,不能給她太大的壓力,在生活方面要讓她無后顧之憂,放松心情。同時,作為老師,在學習方面要給出正確的引導,給孩子信心,與學生一起研究學習方法,制定快速提高成績的方案。也可以與學生一起研究去年各所高中的錄取分數,找出與她現有成績最接近的高中,讓學生明白今后要努力的方向,鼓勵學生只要努力學習就會有希望的存在,并舉一些身邊同學的成功案例,幫助學生重拾自信,提高學習積極性。
(2)平等公正的對待每個學生。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受到老師的關注,如果班主任過分關注優秀生,就會導致“后進生”對教師產生偏見,認為老師不公平、不公正,從而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導致成績越發落后,陷入惡性循環。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例如,請科任老師按號數輪流提問學生,盡量每個人都顧及到;合理編排座位,定期循環;不能長期忽略成績差的、表現不好的學生;同時不能帶有感情色彩,厚此薄彼。這樣在“后進生”心理會感覺到平等,縮小心理落差,從而產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最終縮小與“優秀生”的差距。
(3)對“后進生”要保持寬容大度之心。初中生正是心理與身體急速生長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叛逆、容易沖動,尤其是“后進生”,本來學習成績就不好了,對遵守紀律更無謂,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如果班主任沒有一個寬容的態度,以暴制暴,可能會讓“后進生”更加沖動、自暴自棄。例如,陳某,初三學生,屢次違反學校紀律,還經常和同學老師發生矛盾,為追求時尚,違反學校規定染了黃頭發。作為班主任,對待這樣的學生,我們不能硬碰硬,也不能放任不管,反而要寬容大度、冷靜的處理,可采用以先褒后貶、轉移注意力等方式,耐心教育,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讓他認識到初中在校生染頭發是錯誤的做法,從而及時糾正。
(4)采用彈性教育法,循序漸進引導“后進生”。在教育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學習進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班主任可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即“彈性教育法”。如與科任老師進行協商,對“后進生”的學習任務進行適當的刪減,讓“后進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學習需求和學習節奏來安排學習,扎實基礎。老師編排座位的時候,也可以把自制力強的和自制力弱的放在一起,學習積極性高的和學習積極性低的放在一起,讓“優秀生”帶動“后進生”,互相監督、揚長避短、共同進步。對于學生成績差的還可課后單獨講解補課,縮短學習的差距。
(5)重視家庭教育,標本兼治。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性格等都有巨大影響。因此,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可同其父母一起配合實施,雙管齊下,相信效果會更加明顯。例如老師可以定期家訪,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等,做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統一,從學習上、生活上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交流,讓他確立學習的目標,從源頭上解決“后進生”心理問題。同時,家長在孩子面前也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杜絕不良生活習慣,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影響。
五、結語
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在每所學校都會存在“后進生”與“優秀生”,對待“后進生”,我們更應該有耐心、愛心、責任心,做到公平、公正,相信在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下,對癥下藥,這些“后進生”肯定能很快認識到自身問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李蒙.社會建構視角下的“差生”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4-5
[2]周黎黎.當代初中后進生的成因分析及相關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2-3
[3]張麗妹.班主任該如何開展“差生”的教育轉化工作[J].學周刊B版,2012,(7):11.
[4]陳英.初中班主任的差生轉化工作[J].學園·教育科研,2012,(1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