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
【摘要】我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走上一條專業化的道路,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是其關鍵。 作為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工作能力及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都將影響到教育工作的成敗。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工作能力由其工作客體決定,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三個方面;心理健康能力包括自我意識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壓力管理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質、工作滿意度和成就感以及教育獨創精神。本文將從上述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教育能力結構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教育能力
當前,社會普遍關注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忽略了中職教師的心理健康。實際上,中職教師普遍存在著心理亞健康狀態。中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危害很大,因此,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并努力探尋解決中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良策。
一、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建設的困境
所謂教師團隊,是指在教育教學行為上有著共同目標、互補的知識與技能的教師組成的群體組織,它能促進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協作,為團隊成員進行全面的教學科研活動提供平臺,促進教師群體組織教育教學、研究效率的最大化。它實際上是學校管理過程中實體性承擔教育教學研究任務的基層組織,不僅影
響著學校的發展水平、學生培養的質量以及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更重要的是教師團隊與學校發展水平、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易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的“循環圈”,若沒有一個良好的教師團隊,將導致學校發展水平低下,教師專業化發展滯后,最終嚴重制約學生的發展。同時,學校發展水平、教師專業化水平又會反作用于教師團隊水平,如此惡性循環會導致循環鏈上的每一個主體發展都將受到影響。因此,學校必須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團隊作為一項緊迫任務來抓。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建立高水平的心理教育教師團隊勢必有利于促進學校的發展,提升心理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改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但縱觀中職學校心理教育實際開展情況,心理教育專業師資成為制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瓶頸,大多數的中職學校缺乏專職心理教育教師,往往由德育處的行政人員或
其他科任教師擔任,極少中職學校擁有專職心理教育教師,而且數量有限,甚至不能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僅僅充當“應急人員”或“花瓶”,更談不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然而中職學校解決專業心理教育教師匱乏的問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必須基于本校實際,充分挖掘學校心理教育的可利用因素,整合人力資源,實現優化配置,探究出一套合適的學校心理教育教師團隊建設與發展模式。
二、解決中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途徑
1.中職教師要自我調適心理健康。中職教師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中等職業教育事業,要認識到自己從事的也是一項人才培養的偉大事業,樹立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中職教師要學會用多種方法自我調適心理健康。一是正確認識自己。除了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二是真誠接納他人。心理學家指出,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人,心理健康水平就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強,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就更容易成功。中職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于與人交際,保持健康的心理,更好地教書育人。三是以積極心態對待自我和周圍世界。中職教師在看待自我和周圍世界時,要運用積極的認知,學會換位思考,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周圍的一切,要充滿信心,保持進取的精神;要善于在學生的點滴進步中體會快樂,要從上好每一節課中體驗成功;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可以采用心理治療中的認知療法,如用合理情緒療法來改變自己的認知,從而使自己更加積極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要學會反思,不斷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斷提升自己。四是有效調節情緒。有效調節不良情緒是教師進行自我調節的一個主要方法。教師應學會自我心理維護和調節,學會調適自己的不良情緒,從而達到身心與工作的和諧。當情緒處于消極狀態時,適當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從事家務勞動、運動、旅游、聽音樂、欣賞藝術作品等,使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去,以此把情緒調整到平穩積極的狀態。也可以采用宣泄的方法,如找一個知心朋友進行傾訴等。
2.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以心理學原理和知識為理論依據, 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來開展。 無論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預防工作,還是面向個別學生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都需要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 特點和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這就需要教師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心理學專業知識。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系統掌握的心理學知識體系,以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為主體,了解處于青春期階段的中職學生在身心發展和心理需求方面的特點及一般規律, 以及如何在學校環境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健康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咨詢心理學為重點,掌握有關心理保健的知識和方法,了解心理異常的類型和表現,以及在學校環境下對個別學生施以輔導和咨詢的專業知識;以職業心理學為重要補充, 為學生實現從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變提供必要的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作為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其專業工作能力與自身健康水平將共同決定教育工作的成敗。我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走上一條專業化的道路。 這就要求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都必須完成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心理教育專業教師的這一歷程。具體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應通過終身訓練,習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實現專業自主,恪守專業道德,逐步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專業“教育者”。
【參考文獻】
[1]申繼亮,王凱榮.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構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2]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