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語文試卷中的詩歌鑒賞題作為高考題型中的第一個簡答類題,應該受到學生和老師的高度重視。但是部分學生反應這部分題目的主題不好掌握,答案寫得很多也拿不到要點分。其實高中語文的詩歌鑒賞類題目的答題技巧性很強,本文就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的答題技巧做出討論。
【關鍵詞】主體思想;表達技巧;思想情感
高中語文的考察點主要集中在文章理解上,需要理解的文章分為現代文和文言文。其中,文言文的理解類題目中的難度是語言不夠通俗易懂的唐詩宋詞,因此學生需要加深對詩歌鑒賞題解題方法的印象和理解。
高中語文的詩歌鑒賞題大都有著明確的表達主題,因此這類題目的解答難度不大,而且題型大都千篇一律,所以這類題目存在一定的答題技巧。學生只要掌握了這些答題技巧,這類題目就不再是高中語文試卷中的難點,拿到滿分也是輕而易舉的。
一、多讀優美的唐詩宋詞,能夠整體把握一首詩詞所表達的主體思想
高中語文試卷中考察的詩歌鑒賞類題大都比較容易理解,大都具有相對明顯的主體思想,即使是隱晦地沒有直接體現主旨,學生也可以從詩詞中的語句中體會一二。只要學生能夠體會到詩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那么這篇詩詞就掌握的差不多了,答題也就會變得相對輕松一些。
想要把握整首詩詞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并不難,只要學生能夠多加練習,就一定可以養成讀出主體思想的習慣。平日里讀的詩詞多了,自然而然可以一眼看出詩詞中所蘊含的主體思想。詩詞中常常會有幾個關鍵詞將主體思想呈現出來,例如,詩詞中常見的“長亭”“南浦”這一類的意象詞,所表達的主體思想是離別。
老師應該多為學生總結一些意象詞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例如體現離別之景的意象詞有“長亭”“南浦”“楊柳”等等。老師可以為學生解讀各個意象詞體現離別之景的原因,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這些意象詞。例如,"長亭"一詞是古代送別之處。古代的驛站路上大約是五里設置一個短亭,十里設置一個長亭,長亭和短亭的設置是為了方便行人的送別與休息。“南浦”一詞與長亭類似,南浦是典型的水邊送別的場地。也是將離別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白居易曾寫下“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這首《南浦別》便將離別之景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楊柳”這一意象的意義最淺,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柳”同音“留”, 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離別二人的不舍之情,與君送別,卻不舍君離去,欲折柳以留君。因此離別詩詞中最常見的就是用“柳”這一意象,例如柳永《雨霖鈴》中寫到的“楊柳岸,曉風殘月”。
二、熟練掌握各種表達技巧,以及各種表達技巧的使用好處
詩歌鑒賞題中常常會有分析表達技巧及其作用的題型,學生拿不到此類題的高分,主要原因是學生搞不清楚詩詞中的表達技巧有哪些。
因此,老師在平常的學習中要督促學生記憶表達技巧的類別,可以為學生總結出表達技巧的所有形式,并讓學生整理下來,仔細背誦,老師可以定期進行詩詞表達技巧的背誦抽查。尤其是對于語文基礎差的學生來說,老師要特別注意敦促這些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背誦。
詩詞的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三種。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議論、抒情、描寫等等。修辭手法包括常用的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反復等等。常見的表現手法包括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前后照應、托物言志,以及開門見山、寓情于景、卒章顯志、以景結情、伏筆鋪墊等等。
三、尋找詩詞中的關鍵詞,把握住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情感
詩歌鑒賞題中還有常見的一類題型是需要學生寫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只要學生能夠讀懂詩詞中的主體思想,判斷出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情感并不難。
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往往與主體思想相對應,往往是在主體思想的基礎上,更細致地運用某些關鍵詞來揭露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根據題型,嚴格按照答題步驟進行答題
詩歌鑒賞題的題型往往是固定不變的,老師可以根據這些題型和答案的評分標準為學生總結出各個題型的答題步驟。
1、意境分析題。提問方式往往是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它的答題步驟一般是:①描繪詩中展現的畫面和景色。②分析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③判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表達技巧分析題。提問方式一般是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它的答題步驟往往是:①寫出作者使用的表達技巧。②結合全詩分析運用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3、煉字題。提問方式一般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答題步驟可以概括為:①找出詩詞中名詞動詞化等等特殊用法的字。②解釋該字含義。③分析該字在文章中的作用。
由此可見,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的形式幾乎不會有什么變化,學生只要掌握住一般的答題技巧,就可以輕松應對詩歌鑒賞這類題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