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華
摘 要 估算是嘗試性思維在數學運用上的策略之一,也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估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在數學的教學與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估算能力的培養,既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教學的基礎。本文就培養小學生的估算能力方法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能力;估算意識;數感;數學思維
1 小學數學估算方法
1.1 常用估算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傳授學生以下幾種常用的估算方法:
(1)近似估算
近似估算是指在估算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將數值按照近似值進行估算,比如估算12x9,就可以估算為10x10,得出的數值100與準確數值108相差無幾。
(2)規律估算
所謂規律估算,就是運用計算的定律、性質來判斷,這樣的估算比較直接?比如,判斷1.8x0.9=1.92這個結果是否正確的題目,學生不必進行計算,只需根據“一個因數(0除外)乘以一個比1小的數,結果肯定比這個數小”的性質,輕松地對結果做出推測和驗證.
(3)尋找區間估算
所謂尋找區間,就是尋找區間范圍的估算方法,也稱為去尾進一法。例如297,去尾就是去掉7,進一就是首位為3,這樣估算出的區間則為300。
1.2 位數估算法
就是根據加、減法的數位原則和積商的定位規律來估計結果的數位,確保結果數位的合理性。
(1)加法數位原則:兩個整數相加,其和的位數等于較大數的數位或者多一位;
(2)減法數位原則:兩數相減,差的數位不多于被減數的數位;
(3)積的定位規律:兩個因數相乘,其積的數位等于兩個因數的數位之和,或少一位;
(4)商的定位規律:商的數位等于被除數與除數的差,或多一位。
1.3 生活經驗估算法
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事物的結果作出的估計。如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就知道自己比哥哥年齡小些,身體比哥哥姐姐矮些,比爸爸媽媽矮得多;爺爺奶奶大約60歲左右,敬老院的老人平均在60多歲。到了中高年級,學生掌握的生活經驗就更多了,如他們知道每只雞蛋大約為50g、10只雞蛋約重500g、每層樓高在2.8到3.0m之間……這樣的估算能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1.4 取樣估算法
就是對事物的部分進行取樣算出較為精確的數據信息,以此為樣本,再對事物的整體做出估計,這是一種合理的測算方法。如教學“步測”,先讓學生測出平均步長,再統計出兩點間的步數,根據一步的長度估算出兩點間的距離。又如:“1000g黃豆約有多少粒?”這時先取出10g黃豆樣本,數一數有多少粒,進而估算出1000g黃豆約有多少粒。再如:“一本書有270頁,約多少字?”首先取任意一頁作為樣本,數數有幾行,每行多少字,進而算出一頁的字數,以此去估算一本書的字數。這種估算是計劃和決策中常用的方法,也是生產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方法。
1.5 標準值估算法
就是取一個標準值,將其參與運算的各部分與其比較,從而估算出事物結果的大小。如:“9.9×6.9比70小七、統計估算法就是對某件事物的部分進行科學的統計,從中發現其某種規律,再對整體或事件的發展做出合情估計。如首先統計出某一班級男生所占的百分比,按這個百分比去估算全年級或全校男、女生人數。又如,對某地的天氣情況堅持常年觀察統計,就可以對來年或今后若干年的同一季節的溫度及降雨量做出估測。再如,某城市經統計近幾年的人口增長速度為5%,根據這一增長率可以估算來年增長的人口,以此來對城市的發展做出科學的規劃。這樣的估算既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又向學生滲透了現代數學的統計思想。
2 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策略
2.1 總結估算策略
(1)掌握估算方法
我們前面提出了近似估算、規律估算與尋找區間估算,這都是估算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教師應該多進行總結,使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2)進行估算訓練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所掌握的估算方法,為學生出示一些相關方面的試題,要求學生不用計算,僅僅對其進行估算,訓練并測試學生的估算能力。
2.2 掌握估算教學的時機
(1)口算訓練中進打估算
教學由于口算對學生的計隹定__掌握情況、計算能力、瞬間記憶能力的考査比較多,所以學生在稍微復雜些的口算中就容易出現錯誤.因此,口算訓練中教師應該側重于引導學生運用估算,大致估算出一個數值,這樣計算速度會十分之快.對此,教師可以成立“口算訓練營”、“估算訓練營”,對學生的估算能力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口算訓練中有針對性地訓練估算能力,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定的意識,提髙估算能力。
(2)計算教學中進行估算教學
學生通過用筆計算,可以得出比較準確的答案,因此他們不習慣在計算中估算,為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估算,學生卻會先進行計算,這樣一來估算教學形同虛設,為此,教師應該關注這一問題,改變學生的態度,引導學生樹立估算意識,弄清精算與估算之間的異同點,教師可以多布置一些非整數的計算,學生在遇到非整數時,通常會感覺到比較難,費時較多,而利用學過的估算知識,可以大大提高解題速度,會使學生在最快的時間內算出一個近似值,例如在比較大小的題目中,像“8.7x0.88”和“8.7÷0.88”這樣的題目,學生就不必再去一一計算,只需根據計算定律來估算:一個不等于零的數乘以比1小的數,所得的積一定小于被乘數,即“8.7x0.88"<8.7,而一個不等于零的數除以比1小的數,所得的商一定大于被除數,所以“8.7+0.88">8.7;這樣就可以判斷“8.7x0.88"<"8.7+0.88",十分輕松。
(3)在概念教學中進行估算教學
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實例憑借自己生活經驗和直覺進行估算,強化對數據的認知,形成較強的量化能力,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良好的信息感,數據感和量化能力,不是對數量的簡單識別,而是把抽象的數據符號經過比較、分析、綜合,通過內化形成的一種認知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在現實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體的長度,面積、體積,教師可以在概念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估算物體的長度、面積與體積,深化學生的認知。
3 結束語
估算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門技巧,只有充分掌握了這門技巧,學生才能快速得出近似答案,提高解題效率,強化數學思維,為此,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估算能力與估算意識的培養,通過口算教學、計算教學、概念教學來完善學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當然,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方法還有許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多予關注。
參考文獻
[1]陳理定.談低年級估算教學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15(04).
[2]魏卉霞.用估算方法檢驗應用題的解答結果[J].小學教學參考,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