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拜尼沙·依明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明確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主動探索,積極進取,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97-01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尤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以“應試教育”為特征的傳統基礎教育,嚴重限制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逐漸深化,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動機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一直總結與探討的課題。幾年來,筆者也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將有關心得介紹如下: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準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
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由于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涉及面較廣,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夠主動地搜集課外的資料,并進行閱讀與思考。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等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提高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二、改變傳統觀念,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韓愈在《師說》里講:“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這里說的是能者為師。往往很多教師就把自己位置至于過高,當作是教育活動的主宰者,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師生關系就演變成了命令和服從關系,無形中就扼殺了學生應有的特點和個性。要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民主、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是極為重要的。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才會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被激發,學生才會主動去探索、去創造。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關注和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師生互動中,無論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是回答的問題都應給予一定的正面答復和積極的評價,即使學生互動中出現錯誤,也先要肯定其積極正確的一面,然后幫學生分析錯誤之處,再幫助其糾正。要對學生的新想法、新思維營造出敢想、敢問、敢說的和諧氛圍,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
三、引導學生自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誤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一種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他們認真讀書,積極思維;在聽課的時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確,教師和同學將對自己的解答如何評價,一股強烈的好勝心又促使他們認真聽課。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處于亢奮狀態。學生只要有了動機,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著追求的。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這一方式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與青睞,它是一種現代人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同樣,在學習中,我們學生也應該具備這一能力。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更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能力。基于此,小組合作學習也成為了現階段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中。
合作學習是把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共同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會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五、優化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優化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是救師提高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之一。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更需要教師教學方式的優化。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獲取。例如,很多小學生比較害怕寫作文,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作文的訓練也應該是廣泛的。因此,我大膽的讓學生都寫一寫,用一些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親身感受;組織小活動,嘗試讓學生寫自己的發言稿、倡議書;在課上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趣的廣告,讓學生自己想象,去嘗試寫一下廣告詞等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更高層次的寫作創水平的發揮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思想,將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思想落實到位,針對學生制定和實施課程改革措施,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高質量的教學。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計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相互探討、積極思考,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謝偉云.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3-06-25
[2]王麗花.小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C].2015年1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