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
[摘 要] 低年級識字教學至關重要,要培養學生“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的習慣,讓識字教學更有實效性。筆者認為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二、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識字的效率;三、開拓多種途徑,擴大學生的識字范圍;四、鼓勵學生閱讀,擴大學生的識字面。這樣,學生的識字能力才會不斷加強,識字水平才會不斷提高,也為中、高年級閱讀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 低年級;識字教學;有效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在低年級的重點是識字、寫字,為閱讀和寫作打基礎。在整個小學階段要求會認的漢字為3000個,要求會寫的漢字為2500個。其中在第一學段即一、二年級要求認識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超過60%的生字教學要在一、二年級完成。掌握好的識字教學方法對于低年級識字教學至關重要。
一、運用多種方法,激發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理念指出,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所以研究識字教學,探求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質量的更科學、更藝術、更符合兒童接受能力的識字教學途徑,實在很有必要。筆者在教學中,摸索出以下方法,可幫助學生識字。
1.猜字謎識字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調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專注力有限,可以采用猜謎語這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思維,另一方面能活躍課堂氣氛,是低年級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在生字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根據字的特點編謎語,讓學生一邊猜謎,一邊鞏固字詞,很容易達到識字的目的。教學形近字“池—他—地—馳”時,可編“也”字字謎進行識字教學。如有水能養魚蝦(池);有人不是你我(他);有馬能行千里(馳);有土能種莊稼(地)。運用恰當的點撥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讓學生掌握字義,教會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和技巧。
2.找規律識字
識字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漢字本身的特點、規律。在指導學生識字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進行教學。在教學形聲字“銅、桐、筒、洞”時,讓孩子們根據形聲字的特點,利用形旁去推測字意——“銅”和金屬有關,所以是金字旁;“桐”,梧桐是樹,所以是木字旁;竹子編成是竹筒;洞里有水三點水旁。在識字教學中結合具體的字自然滲透造字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地運用這些方法,學生的識字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
3.編兒歌識字
編一些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兒歌,學生易于記憶。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學過的字,尤其是形近字與同音字,編成通俗的兒歌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4.游戲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記得快,忘得快。這是因為人的遺忘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生字教學之后要及時復習。在學生對字形掌握到一定程度時,采取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結合課文內容開展一些競賽性的識字游戲活動,如啄木鳥治病、小蜜蜂采蜜、智力大轉盤、筆畫接力、找朋友等等,讓他們在輕松活潑、新穎有趣的活動中產生良好的無意識記憶,從而獲得牢固印象。
二、培養能力,提高識字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那么要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教給學生有效的識字方法,就成為識字教學的主要任務。
1.精扶,助理解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注意在教學中“扶、放”結合,一方面以教師的主導作為“扶手識字”;另一方面合適的“扶”是為了給“放手識字”奠定基礎,為“放手識字”開辟一片廣闊的天地。
一年級語文上冊在剛開始識字教學時就出現了許多象形文字,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進行識字教學。剛入學的學生不會寫字,讓他們在一張小紙上面畫一畫,引導學生感悟字與畫的聯系,既提高了學生對字的理解,又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對識字產生了興趣。
2.巧放,促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地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教師可以巧妙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放手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字。開學伊始,我們就把布置教室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制卡片或紙條為每個角落貼上名稱。如“衛生角”“圖書角”“學習角”的標牌都讓學生試著寫,甚至大膽地將墻報都交給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并鼓勵他們也為自己的家用品貼標簽,利用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來識字,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非常高,識起字來得心應手。
三、開拓多種途徑,擴大學生的識字范圍
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識字并不能單純地圍繞課文進行,而是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把識字面拓展到他們所接觸的廣闊的生活空間。
1.利用校園文化,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
生活處處有語文,學校處處有語文。教師可以以學校獨有的校園文化建設為教學資源,通過學生對教室、板報、各種功能房、宣傳標語、學風、校風、名言警句,乃至花壇里各植物上標的花名、樹名、草名……引導學生了解多種識字的途徑,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習慣。
2.鼓勵家長參與,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
就現在的學生家長而言,文化層次有所提高,對孩子的成長比較關注,家長會、家校聯系冊等各種形式可以調動家長家庭教育的積極性,陪同孩子一起自主識字。一方面引導了學生把平時學到的點滴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同時又增多了與父母、與同學間情感交流、語言實踐的機會。
此外,倡導家長們每天在家庭中開展5~10分鐘的“父母伴我認”的活動。
3.開發母語環境,使識字教學走向社會
生活在信息社會的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跟文字打交道。上街時,路旁各色廣告、招牌在招手,這時可指導學生收集一些商標、包裝盒等等,把他們當作教材,引導學生從中識字;指導學生在看報紙、上網時留心常見欄目的標題;引導學生可以從爸爸媽媽讀過的報紙中,將自己學過的字剪下來,或從用過的包裝紙上,剪下認識的字,或從廣告牌上,商店名中記下自己的字貼在備用紙上;課堂上,抽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報紙”,讀者興致勃勃,聽者羨慕三分。教師也由此把學生的視野引向信息無限的課外,使學生在母語這個得天獨厚的環境中識字。
四、鼓勵學生閱讀,擴大學生的識字面
1.唱頌兒歌熟記常用字。讀兒歌識字學拼音階段學生學習興趣高漲,這個階段的拼音教學要關注拼音字母的正確認讀,不要求學生“抄默”漢語拼音字母;要注意讓學生多多練習音節的拼讀,在反復唱頌中牢記常用字。
2.讀經頌典積累生字。讓學生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非常可行的。小學六年識字2540個,但這2000多漢字像珍珠一樣散落在30多萬字的課文里,存在著大量的重復。僅通過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一年識字量達到2000多,可以成為識字教材。
總之,讓學生更快更好地識字,是為將來中、高年級打基礎的,也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只有在今后的識字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嘗試,才能令識字教學更有實效性。
責任編輯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