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倡
摘 要: 教師作為素質教育最基層的實施者,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以學生現有認知體系為基礎,摒棄僵化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從教學方法、管理理念等方面積極探索和創新,給相對枯燥的知識附之以生動的情境,并且用恰當的、豐富多彩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 數學課堂 教學形式 教學民主 發展創造性
在不斷深入的教學改革中,數學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師講、學生練的老把式了,要讓數學課堂“活”起來,才能取得更好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讓數學課更具吸引力呢?
一、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
課堂是孩子的,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該屬于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而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層次要素的條件之一,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們把課桌擺成方形、T字形、半圓形等,學生可以隨意跟好朋友商量、探討。從而縮短師生距離,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個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脫離束縛,主動探究,那么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氣、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講到將一個正方形通過折剪變成兩個三角形這一環節時,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說:“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變一個小魔術給大家看看,你們想看嗎?”“想。”學生歡呼道。于是我轉身一裁,把一張正方形紙變成兩個三角形,故意問:“這個魔術好玩嗎?”學生搶答道:“老師,我們也會。”“哦,真的嗎?我不信,你們也變給我看看。”于是,每個學生都動手完成了這一過程,課堂氣氛活躍而輕松,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課堂教學民主化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體現的生活過程。在新課改中,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理解、感悟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師關注兒童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讓學生學得自由和愉悅。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融入學生喜愛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妙導巧引,激發興趣。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疑問,用疑問激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還可以用游戲、講故事等形式開展各種教學內容的學習。這樣既注重了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合作、交流,又營造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氛圍,突出動靜結合,從而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的情感。
三、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熱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簡直是愚蠢的事。”常有這么一種現象,有的教師教了幾十年書,上了幾千節課,似乎覺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學模式,但要問自己的教學特色有哪些,都說不清楚。這是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經歷。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在教材處理上,教師要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也就是要針對教材、學生心理特點做一番科學的藝術處理。從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學思路。如在教學“比較數的大小”一課時,我安排兩個小朋友進行“誰是小巧手”比賽,在兩個大的容器里放入許多小玻璃球,在2~3分鐘內進行撿玻璃球比賽。最后讓學生說說兩人分別撿了多少個,兩個人比一下,誰撿得多。這樣采用比賽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不僅是告知學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辨,思考“為什么”,比較事物的相似性,發現事物的聯系。另外,可從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話世界這三方面選取素材,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潛能。
開放空間為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也許有的老師會擔心:一個問題,你說你的,我講我的,這能學會嗎?要不要優化算法?其實不然,學生只有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狀態中,從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創新精神。如教學“乘加乘減”時,出示主題圖后,我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算出一共有多少條金魚的?有的學生說把四個魚缸里的金魚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學生說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學生說4×4-1=15(把四個魚缸都看成是4條,而第4個魚缸多了一條,所以減去一條)……這就是孩子個性的展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一些引導、點撥,少一些講解,讓學生擁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教師的行為在變化——課堂開始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課堂氛圍在變化——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能運用激勵性言語評價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會贊賞學生,課堂氣氛民主和諧。老師們帶著尊重,帶著贊賞走近學生。學生大方多了,自信多了,想法多了……課堂教學中的這些變化,猶如一縷縷春風,使人感到清新、舒坦。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是新課程所向往、所倡導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徐增芬.盤活數學課堂培養創新思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6).
[2]林玉夏.如何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生之友,2011(07).
[3]王德玲,高金華.培養創造性數學課堂[J].新課程學習(下),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