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體育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好高中體育課程,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但現在的高中體育教學卻面臨不受重視、成效不好的尷尬境地,該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體育 教學思考 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15
以前,要求我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現在,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都包含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理念到行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的行動與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一個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體育在需要考試的初中階段抓突擊訓練,不需要考試的高中階段則形同虛設,很多學校在高三年級直接取消了體育課,種種做法無不體現著對體育課程的漠視。這也使得我們的高中體育教學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社會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是現實條件的種種制約。如何破除這種困境?需要我們的積極思考和努力,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爭取體育課應有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條件下拿出真正的實效,用好的教學教育效果說話,要想做到這關鍵的兩點,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化對高中體育教學的認識
對高中體育教學的認識不到位,直接影響高中體育教學的學習效果。要想讓高中體育教學取得實效,受到重視,教師首先就要加強對高中體育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高中體育學習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教師要深化對高中體育教學的認識,不要簡單把體育等同于身體鍛煉,而是要深入發現和挖掘,可以從最基礎最明顯的地方入手,比如,當今時代身體鍛煉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非常必要了,要發揮出體育自身的優勢,其他的學科在強身健體上,沒有體育這樣專業。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國民整體的身體素質是不斷提高的,但是也有不少新問題的出現,比如一些富貴病、一些亞健康狀態,而且正在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加之,高中生學習任務較重,基本上處于久坐狀態,也不利于身體健康,需要進行必要的鍛煉。
體育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能夠調節身心和益智,所以不僅要發揮體育自身的優勢,同時也要發揮體育對其他學科的促進作用,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如果不注意身心調節,也會影響學生的發揮和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我們的體育教育更應該堅持以人為本思想,不斷創新,尋求更適合學生需要和發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再繼續教育奠定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在加強自身認識的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加強對體育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體育學習不是負擔,而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引導學生重視體育學習,教師要通過合理的引導和激勵,讓學生形成這樣的思想:不因為不考試、不考核就不學習或者放松學習,而是要在寬松的環境下更體現自身的能動性,更發揮自己的創造,更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加強自我管理,打造更加全面的自己。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體育教學應當是學生參與性最強的一門學科,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生在教學內容的推動下,主動積極參與體育學習,從而提高體育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在體育教學中不能充分認識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積極性,是應試教育的典型產物,也是制約體育教學成效,制約高中體育長遠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這種狀況迫切需要改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僅僅尊重而不知道引導,也不能達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師還要學會引導學生。那么,如何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上,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呢?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過程,教師更注重教學大綱,堅持的是“本本主義”,而忽略了學生這個能動的主體,所以,學生想學的和教師要教的沒有交集,學生學習起來沒有興趣,教師教起來難度很大,而且教學效果很不好,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關鍵。從高中體育日常教學的情況看,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只有注意到學生的興趣培養,體育教學水平才能全面提升。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與學生建立起積極的互動關系,通過調研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需要優化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整合教材內容,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和教學內容的結合點,充分激化學生的興趣。
同時,還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避免學生的壓力和厭煩情緒,比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游戲和競賽相互補充,利用多媒體傳輸教學內容,開展教學互動,開展分組教學和針對性教學等等,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更全面、更科學的評價
缺乏對學生體育學習及時、科學、全面的評價等,也直接制約著學生的積極性,要么只看分數,要么沒有任何考核,好像沒有分數考核就沒有別的激勵,讓學生缺乏認同感和成就感。那學生參與了沒,參與的程度如何,是否達到了理想目標,是否有了明顯進步,最終學到了什么,都沒有去考慮,自然也就不能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反饋,也就不能發揮出評價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所以,要改變這種局面,用及時的反饋贏得學生的主動,利用學生情感方面的因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尋求適應新課改的新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看,比較單一、枯燥,學生的參與感不強。而且,大部分活動的開展沒有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往往效果很不好。與新課改相適應,就要把學生充分考慮到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在教學中,堅持人本思想,在教學安排和設計上,需要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在一起,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也要形成一個師生互動,共同主體的局面,只有從學生出發,落腳到學生去考慮,在過程中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能夠全面接受體育知識。
教師要有創新思維,要有與學生合作的意識和技能,要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延伸課堂,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諸如合作意識、堅持的品格等等延伸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外課程資源,引導學生積極進行體育活動,使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總之,我們認為,高中體育教學應當更新育人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參與,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體育課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