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丹青
摘 要:課堂教學優化研究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最重要一個環節,網絡大環境下提升英語教學效果必須使大學英語課程和網絡信息相關技術深層次優化并結合,才能真正的發揮網絡優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英語;教學優化
一、生態學與教育生態學理論
先進的教育理論是指導我們進行整合,如何克教授鮮明的指出學生需要在一種語言環境下學習,且必須在真實環境下構建體系,教師盡力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與指導。為了使英語教學中實現師生關系的改變,必須要有這種理念,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架。在生態學中對發展原理是有一定見解的,發展屬于一種有序的系統發育,更是循序漸進的一個形成過程[1]。英語教學的優化都是從生態學得角度來分析的,它是無序到有序,逐步完善各個系統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完善正式提高課堂質量的影響因子。教育生態學指導英語教學,與網絡信息相結合。
1.生態學理論
客觀世界當中,生態是周圍環境和有機體的聯系,所謂的環境與生物生活在環境的種群之間或個體之間的關系,簡單的指生物生存和發展需要在相對的自然環境。生態學得核心概念“生態系統”,指有限的空間或區域內存在的生物和周圍環境作用的結果,其中有物質代謝、信息傳遞和能量轉換等[2]。在任何生態系統內各個要素都會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它們內部必然存在著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等互相作用的功能,其中有一個要素變化會引起其他因素的相應變化,出現生態不平衡現象,得出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平衡。
2.教育生態學理論
所謂的教育生態學是生態學和教育學相結合的產物,它依照相關生態學的基本規律,比如生態平衡、生態系統、協同進化等機理,來針對教育板塊的各種現象及其成因,使研究對象更好的掌握教育發展的規律,進而揭示事物的本質,抓住教學中的主要矛盾去解決它,為教學發展提供合理的理論基礎。
3.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態失衡
有學者依據教育生態學的原理針對目前的課程整合和信息技術的有些現象做了分析,提出3個主要因素;英語教學課堂、信息技術、整個教學環境都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出于相對關系,教學中課堂的上變化是實時的,是動態的,是不可能完全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它對整合課程帶來一頂排異現象,在使用中要客觀看待利與弊,不能盲目使用,否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整個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屬于關鍵因子,他們的發展和變化直接決定著課程整合成功與失敗。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原則
教育生態學理論引入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完善相關理論的研究,現在已構建了大學英語生態化得一個體系,根據這一理論剖析英語教學生態系統的各個因素,研究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變化。網絡環境下優化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需要做到和諧、兼容、靈活六字方針。
1.最優化原則
從最優化教學理論觀點出發,用系統的方法觀察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學最優化要求的。教學系統中各個要素是互相影響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從整體的觀點來選取教學手段與方法,挑出優化的教學形式、內容,形成優化的教學結構。
2.穩定教學結構,兼容教學要素原則
大學英語的教學生態是在教育生態學理論支持下,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綜合的環境。教學生態環境再達到某種理想時,必須兼容系統內部的要素功能,且具備協調要素之間的能力,體現出課堂生態環境的特點;能限制課堂教學活動,各要素之間必須相互依存、相互轉換、相互作用。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策略、課程設置、教學設施、教學媒體、評價體系、師生教學信念和教學能力等,由它們構成了英語課堂中的所謂教學生態系統生物鏈。課堂教學過程中各要素顯得極其重要,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假如出現生物鏈的某個環節或要素出現問題,會導致整個教學系統的穩定性散失,教學結構就會失去平衡。使教學系統穩定,教學要素之間必須兼容。
3.制約教學運轉,促進個體發展原則
保持生態系統穩定的唯一手段是“制約”,大學英語教學優化是“目標”。大學英語教學的內部要素都是在教學生態學指引下完成的,但這些要素在各自的位置上發揮著比較獨特的作用,它們在發揮各自功能時都遵守相關規則,按照獨有的規則發揮,但不能越出規則。估計個體發展實際上就是差異化教學原則,在現今網絡環境下教師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平臺,學生的基礎、學習方法、學習材料的選擇可能各不相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量身制作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通過校園英語網絡平臺,學生自己尋找屬于合適自己的學習內容、方法等,發揮學生各自的獨特風格。
4.主導式自主學習原則
在教學生態學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生態鏈上的2個關鍵因子,解決好他們之間的生態位是課堂教學結構穩定的重要因素。在生物鏈上學生屬于最活躍的生態因子,制教學中教師應該多支持和促進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獨特的指示框架,從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接受。“主導式自主學習”,是一種累積性并有目標指向性的學習模式(葛寶祥,2012:47-51)[3]。其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導和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面的控制,是學生的自主性、教師的指導和國家的教育政策進行有效的整合。
5.多元互動教學原則
多元互動教學是指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生-生和人-機之間多方位、多層次互動教學機制。在多元互動中信息處理具有多向性和雙向性,協同下完成言語的輸出和輸入。教師和學生可以在虛擬、開放、仿真的網絡化中教學,以多種形式和手段培養學生全方面能力。
三、小結
在優化大學英語教學上,要以教育生態學的角度去審視教學環境,促使英語教學系統內的各要素穩定,進而提高和優化網絡環境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大學英語教師是生物鏈上的重要因子,教師的主導作用需要不斷的增強,指引學生進行學習,教師應該是一位優秀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幫助者。強調各要素和教學環境的平衡穩定,課堂教學的要素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兼容。
參考文獻:
[1]梅麗珍,基于生態學理論的高等學校發展定位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
[2]栗明偉,高校學術生態的危機與調諧——基于教育生態學視角[D],河北大學,2014.
[3]隋曉冰,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D],2013.
(作者單位:嘉應學院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