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兵
【關鍵詞】 數學教學;反思;開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61—01
反思性數學學習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自己的數學活動,引發思考,對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不斷地批判、選擇、再加工和改造,進而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性。反思性數學學習是一邊學習新知識,一邊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的一種學習方式。反思性數學學習有助于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有利于數學知識的記憶,有助于問題的快速準確解決。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反思性數學學習能力,可以嘗試從以下五點入手。
一、引導學生在源頭處反思
數學中,各知識點之間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或原理的相似性。所以,我們的數學學習往往需要探尋知識的源頭。在源頭處反思,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識點的本質與核心。學習這些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回顧以前相關聯的舊知識,反思以前所學過的類似內容,聯想相關情境,總結類似方法,從而借助知識和思維的遷移展開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反思
學生在數學學習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面對困難,應該大膽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確不管結果是否正確,只要敢于思考,就會有所收獲。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糾錯的過程,只有不斷改正錯誤,才能不斷提高。善于在遇到困難時反思,收獲必定會遠遠多于一帆風順地解決這個問題。善于在學習困難時反思,就要不斷地總結自己最容易犯哪些方面的錯誤?知識結構是否完整?運算過程是否有錯?解題的思路是否嚴密?數學語言表述是否符合數學規范?
三、引導學生在糾錯中反思
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多數學生會出錯,往往不是因為這個題目有多難,而是因為審題時的粗心大意,造成解題過程中的一些錯誤產生。再加上學生常常忽視對解答結果的檢驗,因此結果出現錯誤等現象時有發生。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如“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等,主要包括檢驗解題結果是否符合實際問題,還要回顧解題過程、解題思路、解題方法中哪些地方還存在漏洞,還需要對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聯系的問題進行反思等。除此之外還要幫助學生剖析錯誤、反思成因。
四、引導學生在課堂小結處反思
當某個知識點、某個典型題目或一個數學探究活動結束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方法、思維策略等方面進行反思總結,進一步整理思路,完善認知結構。 首先,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進行自我概括總結。具體可反思: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包括教學內容、解題方法、數學思想方法等。2.解題時運用了哪些思維方法?3.解題過程中運用了哪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驟比較容易發生錯誤?其次,教師應當做適當的引申和提高,讓學生真正帶著收獲、帶著自信、帶著解決問題的策略走出教室。具體可反思:1.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如何進行突破?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法,并比較各種解法。看哪種解法更優?更合理?2.變形應用。反思一下已知條件和結論,看看改變部分已知條件時,原題的結論是否仍成立,反思一下結論還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表述形式。3.解題過程中最初遇到了哪些困難?后來又是怎么解決的?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4.你有什么體會?你還想知道什么?在課堂小結處反思,可以更加系統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使所學知識真正內化成自己的技能。
五、引導學生寫數學反思日記來反思
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寫反思日記。寫反思日記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反思意識,并把學習的自我反思訓練延伸到課外。在要求學生寫學習日記之前,應著重向他們說明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記流水帳”,不是簡單地對一天的學習活動和內容的回憶,而應該突出“反思總結”這一特點,使學生能夠發現自己學習的不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階段研究成果, 課題編號為:GS[2014]GHB1281)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