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珍
【關鍵詞】 高中教學;英語教學;語感;語言實踐;積累;
交際;文化差異;學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66—01
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語音感受、語義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英語的語感對英語教學和英語的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使高中生學好英語,就要從培養高中生良好的語感入手。以下,就此談幾點拙見。
一、 從培養英語思維入手
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是由不同語言的不同思維所致,如英語的稱呼“Mr.zhang”與漢語的稱呼“張先生”即是簡例,要掌握英語,就首先要從順應和掌握英語思維入手。英語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盡可能地用純英語進行教學,師生都要盡量避免用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應該要求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以利于學生掌握詞義的內涵和外延,并可以給出一些包含有該詞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句中去理解和感悟,這樣既增加了語言學習的量,又提升了高中生的英語理解能力,進而逐步培養起英語思維。
二、從日常英語實踐抓起
每種語言的實踐都基本包含“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英語也不例外,在這其中閱讀和寫作是最重要的語言實踐。而大量的閱讀和寫作都是與好的語感相輔相成、互促互進的。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就要緊緊抓住英語學習的閱讀和寫作來培養語感。例如,一般情況下,寫作題目第二節的寫作任務,試題往往要求先閱讀一段文字,然后提出一些要求讓學生完成習題,并進行英語寫作的討論等。因此,經常性、大量性的閱讀和寫作對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搞好英語學習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注重日常學習的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現代語言學研究成果也表明注重積累是學好和掌握一門語言的不二法則。在高中英語的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養成隨時記課堂筆記的良好習慣,尤其是對一些詞匯、短語的特殊用法,一些特定語法,一些精彩句子和短文等都應該要求學生記寫備注,經常翻查和背誦,并多加模仿和運用,使高中生對那些準確、優美、完整、表意的各種表達方式爛熟于心,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大量的閱讀足以使英語詞匯得到多次重復,直到被掌握。而中國學生生活在漢語語言環境里,英語的閱讀量往往不足,難以在自然的語境中通過重復掌握全部詞匯。因此中國學生的詞匯量往往偏少,對聽、說、讀、寫造成很大障礙。這就告訴我們:學好英語,除了自己要在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經常練習外,還應該有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助力于語感的培養和形成。鑒于此,高中學校應該引導組建“英語沙龍”、“英語角”等活動,倡導多搞一些以英語為交際語言的活動,鼓勵師生校園內外適時用英語交流等,多給學生創設一些無意識的英語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語感。
五、注意中西方文化差異
語言是交流工具,不了解該種語言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新課程標準》指出,“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英語的理解和應用,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有利于培養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與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進行交流。如果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中達不到這個目的,就會造成交際中的不得體甚至誤解。如在學習Book7 Unit1 Living Well時,筆者設計教學環節鼓勵學生發表對healthy life的不同看法,這樣既是英語探究學習中的反思,也是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種探討,使學生意識到中西文化的差異。
六、堅持對學生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深刻地指出了學法指導的重要性,教是為了不教,高中英語教學也不例外。只有使學生掌握了獨立學習的策略,才能達到“不教”的效果和目的,當達到“不教”的狀態時,學生已經具有了良好的語感了,就可以把語感這種難以名狀但又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非常有用的對語言的感覺運用得恰到好處。通過構詞法(Word formation)可以迅速地、有效地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多花一點點時間利用構詞法“變戲法”,擴充該單詞的詞性,輔以例句并結合例句中的語境講解該單詞的一些習慣用法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慢慢就會具有良好的語感,掌握相關語法,注意習慣用法,實現舉一反三。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