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
【摘 ? ?要】當前我們國家提倡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繼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音樂教師要直面當前在課堂教學上出現的諸多難題,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豐富其精神生活。
【關鍵詞】音樂教學 ?興趣教學 ?美育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89
音樂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是人類文化的載體之一。 音樂課程雖是義務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但由于在考試中沒有很好的體現出對其考查的力度,在部分家長、教師的眼中被劃分為副科,對其重視程度遠不及語數英等學科,雖然美育早已被列為國家的教育方針,但仍存在著對音樂課程不夠重視的情況,這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起課堂的時間,教給學生更多的音樂知識,又要使課堂不失活力,充滿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趣味教學法是很多教師在嘗試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這對音樂課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啟發性。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將永遠勝過責任感。”這充分表明了在授課過程中若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就算成功了一半。本論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玩”中輕松學習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音樂課不像語文、數學等課程那樣需要安靜的課堂環境聽老師講課,音樂課本身就是一門需要學生張口唱的學科,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將自己講課的內容編排到游戲中,在課堂上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玩游戲,沉浸在游戲環節中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便學到了音樂知識,絲毫感覺不到上課的疲憊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音樂課產生期待,也會感受到音樂課和其他課程的不同之處,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
雖說都是玩游戲,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巧用心,要不然音樂課上的做游戲就和平日里活動課上的游戲沒有什么區別,失去了當初教學設計的初心。學生普遍在課堂上不喜歡學習樂理知識,對小蝌蚪一樣的音符和五線譜缺少感性認識,在學生看來平日里上課背古詩、背單詞已經夠累了,音樂課就是放輕松的時間。根據這一教育現狀,我一般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會在樂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引入游戲環節,這樣學生學起來沒有那樣吃力,又能調動所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音及音高的時候,如何讓學生快速理解、辨別音的高低、強弱性質,我會先給學生講一遍音的高低是由物體在一定時間內振動次數也就是頻率決定的,而音的強弱則是由于音的振動范圍幅度決定的。所以音的延續時間長,則音長,音的延續時間短,則音短;而振動幅度大,則音強振動幅度小,則音弱。
這一點明確之后,我會用敲小鼓的方式向學生演示,如果快速小幅度的敲鼓,鼓聲高,因為鼓槌振動次數多,而緩慢小幅度敲鼓,則鼓聲低,因為振動次數少;同理,慢速大幅度敲鼓,因為鼓槌振動幅度大而鼓聲強,慢速小幅度敲鼓因為鼓槌振動幅度小而鼓聲弱。最后由我用敲鼓的方式向學生傳遞信息,音長要舉起雙手,音弱要彎下腰,看誰的反應快有獎勵,錯得多的學生要接受懲罰。這樣幾次練習下來,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將音的高低和強弱的概念分清了,雖然是學理論知識,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枯燥無味,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堂的獨特性,從而對上音樂課充滿期待。
二、喚起“好奇心”主動探究
居里夫人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 說明了好奇心對科學探索的重要性。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這同樣說明在學校的教育中,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對課堂教學至關重要,這使得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從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入手,以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師可以介紹歌曲的背景故事,以引起學生想要進一步探索的興趣。雖然我們的編者在編寫音樂教材的時候非常用心,但既然是教材,就免不了有枯燥無味的特點。當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接收到娛樂文化,流行音樂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多少會讓音樂課本顯得與社會脫節,教師可以從音樂背后的故事入手,挖掘更深層次的內容,給學生以啟發。在班里欣賞《黃河大合唱》這樣的交響樂的時候,學生會覺得“一點都不時尚”,“不想聽”,我會先給學生介紹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讓學生感知先輩們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感人事跡,體會這部作品中想傳達出的保衛國家、抗擊侵略者的感情。學生聽了以后肅然起敬,被作品所傳達出磅礴氣勢所傾倒,感受到了不同于流行歌曲的獨特魅力。
三、吸引注意力,提高參與度
新課程改革要求一切以學生為主,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顧自己講課,而忽視了作為接受者的學生的課堂反應。在音樂課上要避免教師放音樂、學生跟著唱這種單一的授課方式,要在課上為學生創造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有參與度,在發言中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設置提問、討論的環節讓學生發言,給他們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通常在進行音樂鑒賞的時候,我會在放完音樂之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自己討論聽完之后的感受,“在你看來這段音樂作者想要傳達出的是悲傷還是歡樂或是一種什么心情”,“在這首樂曲里都有哪些樂器進行演奏”,雖然都是一些小問題,卻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對音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消除了陌生感和抵觸的心理,對音樂課越來越有想要一探究竟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更多的接觸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作為音樂教師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每年的合唱比賽、元旦晚會、文化藝術節等,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之余想要放松一下,都愿意積極參加,教師就要抓住這個機會,向更多的學生展示課堂之外的音樂之美。當然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不要因為學生做的不好而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要多給予鼓勵,讓學生有被認可的自豪感,想要學得更多,這樣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展現自己的風采,提高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總的來說,音樂教師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讓學生感悟到音樂的獨特魅力,讓音樂課變得生動有活力,讓學生不單單在課堂上得到放松,更使他們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通過音樂課的學習提高音樂素養,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