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加 索南加
【摘要】:隨著農村小學教育的普及與發展,農村教育情況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與此同時,也暴露了其中存在的較多問題。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對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展開了分析,并對問題的解決對策進行了思考,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學教育;現狀;思考
引言: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村人口較多,所以農村教育也一直是國家關注的問題。而相較于中學教育,農村小學教育改革則是重中之重,值得人們給予足夠重視。但就目前來看,農村小學教育現狀依然并不樂觀,還需要積極尋求途徑進行這一局面的改進。因此,相關人員還應加強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分析,并加強其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的探討,從而更好的推動農村教育發展。
一、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
(一)硬件條件較差
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以期達成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的目標。在這一背景下,許多地區的農村小學都完成了新校舍的建設,并實現了硬件設施的更新。但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擁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農村教育經費相較于城市依然十分有限。受這些因素的限制,大量農村小學仍然存在缺乏多媒體和微機室等問題。目前,國內僅有10%的農村學校完成了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配備,多數農村小學仍然需要使用投影儀和收錄機等電化教學器材開展教學。而硬件條件較差不僅會影響學科教學效果,還將導致農村學生接觸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機會減少,進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農村小學不僅缺少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還缺少音美體器材,以至于學校的教學水平較低。
(二)教師水平不高
教師水平不高,同樣是農村小學普遍面臨的問題。目前,農村小學教師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群體,即民辦轉公辦老教師、代課教師和專業教師。其中,專業教師數量較少,多數教師仍然無法達到各方面合格的職教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多數農村教師仍然采取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即進行語文、數學這兩門學科的重點教學,并采取灌輸式的方式,以至于師生都承擔了較大的負擔。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這些教師由于專業知識儲備有限,所以無法較好的進行新課程的推行[1]。此外,相較于城市教師,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普遍較差,生活條件又較為艱苦,所以多數高師畢業生不愿意到農村職教,青年教師也陸續轉往縣城學校,進而導致農場小學教師隊伍出現了老齡化情況。
(三)課程配置不合理
從課程配置上來看,農村小學普遍進行了語文、數學、音樂、自然、美術、體育等課程的開設,但大多數課程仍然由班主任負責。在英語課開設方面,由于缺少專職教師,多數農村小學只能安排略懂英語的教師或聘請附近鄉鎮教師開課,以至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無法得到保障[2]。從總體上來看,農村小學課程配置存在門類多、偏重分科等問題,大多數課時由語文和數學兩門學科占據。在課程內容選擇上,則存在內容脫離生活實際的問題,并且普遍偏舊、偏難,無法起到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作用。
(四)學生教育環境不佳
除了農村小學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農村教育環境不佳也是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很多農村家庭的父母文化素質水平有限,對學生上學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甚至產生了“讀書無用”的思想,使學生過早承擔家中農活,以至于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一些家長因為忙于農活,對孩子學習管理懈怠,也最終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遭到削弱[3]。此外,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留守兒童”也成為了農村小學教育需要面對的難題。目前,不少農村家庭的家長選擇外出打工,以至于學校不得不承擔“家長”和學校兩重責任。而在缺乏家庭關愛的背景下,很多農村學生不愿意接受學校教育和管理,并最終也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進而導致學業的中斷。
二、改進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對策思考
(一)優化農村教育資源
為改進農村小學教育現狀,還應實現農村教育資源的優化。為達成這一目標,政府還要持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并在政策上向農村地區傾斜,同時聯合多種渠道進行農村教育經費的籌措,以便使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及器材得到充實。在具體進行財政資金劃撥時,相關部門還應到農村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辦學條件改善。在這一過程中,還應加快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建設,以便使農村小學的教育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此外,為盡快解決農村教育資源落后的問題,各地政府還可以結合農村發展實際情況進行當地教育資源的整合,即使設備陳舊和生源少的學校與周邊規模大的學校合并,從而實現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針對農村小學教師素質普遍偏低的問題,還應盡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針對現有農村教師隊伍,國家需要加強各類學歷的培訓,以便使教師的知識素質得到提高。同時,還要進行各類教研培訓和師德培訓,以便使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等各項素質得到提高。而通過加強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使其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才能使農村小學的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其次,針對農村教師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的問題,還應通過提高教師待遇和完善農村教師職業激勵機制進行解決。而通過為農村教師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則能使更多的青年教師加入到農村小學教育行列中。在此基礎上,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才能得到完善,并且整體素質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加快課程結構改革
在課程配置方面,還需要結合農村教育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結構改革。相較于城市,農村小學缺少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所以不能像城市小學一樣完成各種課程的全面配置。但是,農村小學也有城市小學不具有的辦學優勢,結合這些優勢則能較好的完成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從而使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比如,借助農村的民族風俗文化和自然風景,就可以進行一些自然探索實踐課程的開設,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得到實踐能力的鍛煉。此外,考慮到農村學生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還應避免進行分科教學,以免學生難以進行知識的全面理解[4]。為此,還應增設多門綜合課程,并減少分科課程所占比例。采取該種方式進行課程結構的調整,則能結合農村現有教學條件優化課程配置,繼而更好的滿足農村小學教育需求。
(四)改善農村教育環境
針對農村教育環境不佳的情況,為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還應致力于改善農村教育環境。一方面,政府需要在農村地區加強基礎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以便使農村家長對義務教育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人才觀和價值觀,繼而使學生學習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動力。為此,相關部門還應進行農村家庭教育講座的舉辦,并借助各種媒體進行現代教育理念的宣傳,以便使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進而使學生學習受到更多激勵[5]。另一方面,針對“留守兒童”,農村小學還應實現檔案管理,從而使教師加強對這些學生的跟蹤調查,并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和鼓勵,進而使這些學生取得身心的健康發展,并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
結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農村小學教育與城市小學教育仍然有較大差距,存在著硬件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等多種問題,以至于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在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時,還應積極尋求途徑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切實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水平,繼而更好的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斌.酉陽縣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6:5-6.
[2]李明.寧南山區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J].大眾文藝,2014,05:246-247.
[3]張婕.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考察和思考——以河南省新鄉市為例[J].現代交際,2014,06:161-162.
[4]何永健.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發展探究[J].科技展望,2016,09:345.
[5]王舉.關于貧困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現狀的幾點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