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雕
【摘要】初中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主要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這種抽象的理論研究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大的學習難度。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微課教學逐漸被引入到初中化學教學中,將抽象難懂的化學理論變得生動與具象,有利于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化學 微課教學 教學應用
微課是指使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微課教學是多媒體技術發展的產物,是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的有效補充,能夠為沉悶的傳統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化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新接觸的學科,學生一般會對化學所研究的物質世界和化學實驗有很大的陌生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建立起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心理上對化學課程產生認同感,從而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師多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導致許多學生無法抓住教師的教學重點,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化學課堂失去興趣,對化學學習失去信心。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微課教學時間短、針對性強和生動性的優勢,增強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端正學生的化學上課態度,提高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理論,降低教學難度
初中化學是以研究物質的組成為主要研究內容,其中涉及許多微觀世界的概念,例如分子、原子、離子等抽象的化學概念,對學生的化學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難。同時,初中化學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科知識基礎,需要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盡量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化學知識。針對這種情況,許多化學教師在講授化學理論知識時,主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學生日常所接觸的化學現象入手,通過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與規律,這種教學形式能夠將化學理論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但由于初中化學中存在許多微觀世界的知識,這些知識遠離學生的生活,由于質量與體積問題通常學生的肉眼沒法識別,需要借助專業的化學儀器才能分辨。
對于這部分化學知識,由于學校的化學資源有限,教師只能以文字的形式給學生進行講授,但畢竟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抽象的知識的接受程度有限,許多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不能充分理解吸收教師講解的微觀化學知識。針對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微課教學的形式,借助視頻中專業的化學儀器將抽象的化學物質分解開來,將抽象的知識以一種具象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思路能夠打破空間的束縛,全面深刻理解化學中的微觀知識。
這種微課教學形式不僅能夠為學生的化學學習帶來極大便利,更能將抽象的化學理論轉化為生動具象的圖頻知識,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增強初中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授《水分子的變化》這一節時,為了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到水分子的組成成分,教師可以采用微課教學的形式,以視頻的形式將水分子通電后的分離現象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這種抽象物質的組成與變化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幫助學生記憶及應用相關知識。
二、突出化學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對于初中化學來說,許多學生在剛接觸的時候都對化學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因為化學學科所涉及的物質變化和現象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新鮮感,學生對其具有很大的研究興趣。但隨著化學教學內容的增加和拓展,學生發現化學學習內容不僅僅包括這些有趣的化學現象,更多大量的化學理論與定律需要學生記憶和理解,再加上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多是采用單方面講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的印象逐漸固定為枯燥的化學理論背誦與應用。
同時,由于許多教師對化學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了解,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精心安排課程內容,無法突出化學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使學生在聽完化學課后沒有任何重點知識的記憶,不利于學生對化學重點知識的把握。在這種教學現狀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優勢,在充分解讀化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選擇重點的化學知識以微課教學的形式進行講授,以10分鐘的課堂時間就某一重點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講解與練習,使學生在較短的化學課堂時間中掌握重要的化學知識。在一堂課上學生的注意力有限,許多學生無法在幾十分鐘的課堂中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教師的課堂講授精髓可能也集中在幾分鐘內,所以微課教學的形式能夠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學習精力實現最優的組成方式,使學生在微課教學的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高度配合教師的教學,對重點的教學內容進行重點學習與記憶,從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由于微課教學方式時間簡短,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化學知識講授時,要避免不必要的知識贅余,選擇最合理最高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不斷的微課教學實踐下能夠優化教師對化學知識的講授和教學方式的選擇,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三、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彌補化學實驗資源的劣勢
初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推動了化學理論的不斷革新與進步,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重視化學實驗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為學生以后的化學實驗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由于現階段學校實驗資源有限,許多學校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驗需求量,使得實驗教學最終轉變為教師的實驗講授或者演示,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水平,也不利于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由于部分化學物質具有危害性,許多化學實驗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課堂化學實驗的進行。在這種實驗現狀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利用微課教學形式彌補實驗資源的劣勢,使學生以視頻的方式觀察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進而得出相應的化學實驗結論。同時,由于有些化學實驗具有危險性,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的形式進行實驗演示,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從這些實驗中教給學生相關的化學理論,使學生能夠全方面的獲取知識與實驗技能。
總之,微課教學作為新時代多媒體技術的產物,以其獨特的教學優勢成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合理使用,建立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