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雄飛
【摘要】 教師有效的設計數學問題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創設神奇的教學情境,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幫助學生積極地去解決問題.
【關鍵詞】 創設情境;探索創新;激發興趣
現代教育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引”,教師應以服務于學生為主要宗旨. 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完成高質量的教學實踐活動,同時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這才是一個好老師的教育標準.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基石”.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生動的引入教學內容至關重要. 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積極認真的設計問題情境及其他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引入,如:加入模型;引入生活實例;通俗易懂的圖片等,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產生明顯的激昂意識傾向和心靈情感共鳴,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探索引申延續的其他相關問題. 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完美無瑕的.
現代教學法指出,數學教學應努力體現“從問題情景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延續推廣”的基本過程. 把問題情境放在首要位置,讓學生一開始感覺引人入勝、思考有味道、主動探索,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就在社會生活與活動中,深切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從而萌發出積極主動探索的求知欲望,實現人人學好數學的有效價值.
“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將問題寓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具體事實為載體,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形象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數學這一博大精深的學科.
那么,如何設計導入這一環節呢?下面,我想結合二十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
一、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
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身領悟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數學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培養學生的敏銳洞察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函數”這一學生頭疼的內容時. 先安排一個由學生全員參與的數學活動——“你的生活豐富嗎?”. 學生們高興起來了,高喊“豐富”!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這時,教師不失時機的給出“時間與豐富”的關系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合理時間劃分來體會生活的豐富程度. 學生之間嘰嘰喳喳爭論不休,產生了想知道自己的豐富生活與時間利用的合理關系怎么處理的激烈討論,老師旁敲側擊加以引導,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如何摒棄不合理的時間浪費,投入到合理利用時間與身心愉悅的有意義活動中去.
二、創設充滿益智趣味的問題情境
學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是多方面的,除知識本身的魅力,教學藝術的感染外,符合學生心理的活動也是激發興趣的關鍵,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課,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講橢圓方程時,用實事引入:2003年我國“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 給學生播放“神五”發射的視頻,讓其感受發射現場的壯觀場面……并提問:“飛船升空以后是按照什么軌道運行的?”“科學家最關心的是什么?”“你們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并組織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 學生說:“飛船發射成功”“在預定的時間到達預定的橢圓軌道”“科學家真厲害”“飛的真遠”……. 老師加以引導啟發總結,諸如時間、速度、高度、近地點、遠地點等變化的量,讓學生在充滿神奇的問題情境中,帶著高昂的情緒投入到橢圓這一章節的學習之中.
三、設計具有激發性的問題情境
中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和好勝心. 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一定能使學生帶著好奇很快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獲取新知識、開闊眼界. 如在學習正余弦定理時,老師說,請問:運用你們以前所學的知識,誰能戴著有沿的帽子,僅拿一把皮尺就能測量出一條河的寬度(在河的一岸,不可過河)?好多同學很快陷入了思考. 一會兒,老師提示,想一想相似三角形原理. 不久,真有學生舉手完美的回答了問題. 教師向學生提出挑戰,學生勇于接受挑戰,就在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投入到學習中去,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四、創設操作實踐的問題情境
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布置學生通過動手做模型、室外測量和獨立創新學習數學知識,盡可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活動性直接經驗,充分發揮潛能. 讓學生溶入到教師創設的實際操作之中,并將成果展示于課堂,讓大家觀摩,老師評議. 真正讓學生覺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我們的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立體幾何時,讓學生自己在課下作出六面體、圓錐、圓柱等立體圖形,并進行測量邊長、直徑、高等數值,以便于課堂計算. 老師利用學生的模型引入新課-立體幾何的知識. 使每名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課堂上氣氛活躍,不知不覺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中. 這樣通過巧妙新穎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進一步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活動,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 也使得學生具有成就感和存在感.
五、創設聯想性的問題情境
教是永無止境的,學也是永無止境的. 教師在教學中出其不意的創設一些讓學生意想不到的問題情境,更容易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參與學習上來,引導他們對數學問題進行積極探索與遐想,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益智增能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集合的講解時,突然提出“世界上的航母”“海洋中的魚類”“地球上的雪上”是不是集合?學生學習的欲望一下子被挑逗起來,展開想象并激烈討論. 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在強烈的思考上,參與學習理解新知識并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指導. 其結果必然是效果明顯,成績顯著.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若能千方百計在新課導入時為學生創設各種神奇的問題情景,誘導學生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營造出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有趣的、益智的現實問題情境中自主學習文化知識,這將是教師教育的最大成功之處,也是學校教育的最大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