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萍

摘 要: “轉化”是初中數學中一個重要的解題思想,它能夠學生幫助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有效的降低題目的難度,讓學生很快找到解題的要點與思路。所以,掌握“轉化”的解題思想對于學好初中數學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通過講述“轉化”的解題思想在授課中的應用,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并運用轉化思想。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數學教學 轉化解題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47-01
引言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與空間想象非常強的科學,需要學生靈活運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解題。但有時學生并不能直接解答出題目的答案,需要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或者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去繁化簡以降低整個題目的難度[1]。靈活使用“轉化”的解題思想,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并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與掌握。
一、轉化思想在代數中的應用
在代數中, 與|a|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利用這兩個數之間的關聯性可以建立公式: =|a|= a(a≥0)。
例題:求方程式組 x+ay=a2 的根。
x+by=b2
分析:如果按照二元一次方程的方式解題,該題的解題思路就會非常額繁瑣復雜,但如果運用概念轉化的方式就能夠有效的降低該題的難度。
解:當a=b時,那該方程組基友無數組節,所以方程組就可以表示為x+ay=a2,所以當a為任意實數時,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實數y。當a≠b時,根據已知方程組,可以推導出a、b是方程x+yt=t2(即t2-yt=0)根,通過韋達定理,可以得出a+b=y,ab=-x,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 x=-ab
二、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應用
1.在合同變換中的應用
例題:已知梯形ABCD中(如圖1),CD∥AB,∠BAD+∠ABC=90°,M、N分別為AB和CD的中點,求證:MN=1/2(AB-CD)。
分析:已知∠BAD+∠ABC=90°,那么將AD、BC向內平移會出現基本圖形Rt△NEF。如此,問題就轉為MN為證明Rt△NEF斜邊上的中線,所以只要證明了AB-CD=EF=2MN便可證明題中所要求的MN=1/2(AB-CD)。
2.在相似變換中的應用
例題:如圖2,△ABC中,已知AD=DB,DF交AC于E,交BC延長線于F,求證:AE· CF=EC· BF。
分析:我們可以將AE· CF=EC· BF轉化為比例AC/EC=BF/CF,這是我們發現找不到相似的三角形。但可以考慮通過輔助線轉化需要的相似三角形。所以,我們可以作CG∥AB,交DF于G,如此便可以容易的得出兩個比例式:AE/EC=AD/CG,BF/CF=BD/CG.因為AD=BD, 所以AC/EC=BF/CF,所以AE· CF=EC· BF。
3.在劃歸方法中的應用
例題:如圖3,圓內接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相較于P點,求證:AB·AD:CB·CD=AP:PC。
分析:相信看到這道題,許多學生會一時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但如果用轉化思路中的劃歸思路來解題,就會發現該題的解題方式。結合圖形,可以了解到需要求證的AB·AD與CB·CD都是相鄰兩邊乘積,于是可以轉化為:已知△ABC內接與○O(如圖4),AD為△ABC中BC邊上的高,AE為△ABC外接圓的直接,求證:AB·AC=AD·AE。如此就大大降低了題目的難度。學生只要連接BE,證明△ABE∽△ADC,或連接EC,證明△ABD∽△AEC。根據“三角形兩邊之積等于其外接圓直徑與第三邊上的高之積”,便可證明AB·AD:CB·CD=AP:PC。
三、結論
轉化思想靈活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明白任何數學知識要點中都是有聯系的。只要能找到其中的關聯性并合理的利用,就能夠順利的解題[2]。靈活運用“轉化”的解題思路,既需要學生對已學的知識熟悉掌握,還需要擁有一定的聯系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愛玲. 初中數學中巧妙“轉化”的解題思想在授課中的應用分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13,45:84-85.
[2]時素輝.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談[J]. 才智,2012,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