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新黨
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93-01
新課標新理念的提出,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對準傳統 “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和重應試、輕素質的教育現狀,采用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意識和能力,開展積極互動,充滿活力的高效課堂教學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促進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為積極探究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分享幾點想法,與諸君商榷。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指的是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所說的“樂之者”反映的就是興趣對學生學習的巨大影響力。學生一旦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排除干擾,產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欲望。針對這一特點,語文教師要設法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結合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把單調枯燥的內容變得鮮活生動,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開展學習,不斷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在創設教育情境方面還要緊緊抓住文章來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多方位寫照。在教學中,為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必須貼近現實生活,取材于現實生活。即學生只有對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生活有所了解和認識,才能體會到作者在選材、立意以及語言運用方面的高明之處,才能了解作者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從中接受真、善、美的情感熏陶。我們這里講的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情境展現,指的是將教材中關于生活的描寫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一定的情境聯系起來,增強學生體驗的同時,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這一點正好契合了古人“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的讀書觀念。
二、給學生充足的自我展示的機會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多地突出教師的教授環節,在知識的學習上更多地采取灌輸式教學法,過分迷信課本,通常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可否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具備全面能力素質和鮮明個性的人。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由掌握的時間,為他們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和激發潛能的機會。比如在學習完《桂林山水》一課后,可以專門拿出一部分時間來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的秀美山川,這個過程中要兼顧所有學生,盡量為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時,要在表揚的同時,指導他們從其他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問題。課堂結束后可以布置作業進行本堂課總結。
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
教學過程中多種不同教學手段的使用,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各種音頻、視頻和動畫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把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趣味橫生,化靜為動,能夠為學生思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起到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蝙蝠和雷達》一課的教學時,我們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找出它們之間外形上的相似點。然后再播放蝙蝠如何捕捉食物的模擬動畫,讓學生們看完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蝙蝠捕食全過程。最后展示雷達工作原理的模擬動畫片,讓學生總結其特點,并比較雷達工作原理和蝙蝠捕食過程,總結其共同點。在上述過程中,學生們一邊看動畫一邊討論,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課文的學習,同時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獲得了有關雷達的工作原理的科學知識。再如在進行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火燒云》一課的教學時,在讀到課文有關晚霞上來的那段精美文字描述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晚霞漸變的視頻,再配以悠揚的音樂,使學生們在觀看的同時被眼前絢麗的畫面深深吸引,并深深陶醉其中,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其教學模式的構建還有很多種,這需要我們語文教師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但是不管采取何種模式,都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其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充分運用激勵、鼓舞等手段,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學中樂、樂中學的方式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 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