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
摘 要:在高中新課程改革即將全面鋪開的今天,高中數學學困生已日漸成為制約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因素。高中數學學困生,即高中數學學習上的后進生,是指那些在高中數學知識、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筆者對此進行了認真地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興趣;激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48-01
新《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極力倡導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高中數學學困生,也即高中數學學習上的后進生,是指那些在高中數學知識、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因此,我們一線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更新觀念,重視學困生,研究學困生,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學困生,只有這樣我們的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才會落在實處,也才能提高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一、“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1、思想上不重視。主要是父母思想上不重視,認為現在經濟條件比以前略有好轉,就業機會也比以前多了。造成上課時做小動作,不注意聽講,更不主動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回家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該背的概念和公式不去記,更不聽老師善意的批評和同學的勸告,學習目的不明確,整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當然學習上就成了“學困生”。
2、學習沒興趣。由于基礎差,成績落后,使他失去了信心,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而自卑、孤僻,對數學厭煩,對老師反感。長此以往,成績越來越差,很自然就成了“學困生”。
3、學習能力差。雖然大部分學生之間是沒有多大差異的,但個別學生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因素致使各種能力發展相對滯后,也成了“學困生”。
4、社會各界的誘惑力很大,有的學生經常流連網吧,營業性的歌廳,桌球房,哪有更多的時間鉆研功課,完成作業呢?
二、提高學困生對數學學科興趣策略
1、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由于種種原因學習滯后,使“學困生”自卑心理加重,老師要對他們傾注真誠的愛,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興趣引導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才能使他們真正感到老師可親。一位教育學家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數學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學生教得喜歡學數學”。
學生知識的獲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發展、學習興趣的培養,都離不開教師的啟發誘導,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控制和強化。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必須與學生有所溝通,與學生交流,與學生建立感情,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真誠的關愛,這樣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使學困生“親其師,信其道”,產生友好、親近、信賴教師的效果,用教師的熱情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他們從教師的情感教育中獲得積極進取的力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習數學的動機,產生學習數學的內動力。教師要善于把握學困生的閃光點,學困生并非每個方面都弱,總有潛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當這種閃光點閃爍時,也正是對他們進行引導的最好時機。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使用“放大鏡”,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很微弱的亮點,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樹立奮發向上的信心和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
2、巧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授課時為避免平鋪直敘地講解令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教學中可適當地出一些趣味數學題。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以生活中的實例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簡單直觀,富有啟發性。只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就可以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數學的價值,從而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和解決問題。如在《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新課導入時,課件播放海上日出的三個美麗的場景。從太陽露出海平面一部分到太陽的底部恰巧剛升至海平面,直到太陽完全升起這三個片段。通過這種導入方式,啟發學生把太陽看成是一個圓,而把海平面抽象成一條直線,則圓與直線的三種位置關系清清楚楚,即圓與直線的相交、相切、相離三種關系,新課引入輕松自然,較好地突出了本節的重點,效果較好。在新課導入中,情境的創設方法多種多樣, 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因具體教學內容不同,班級情況不同,新課導入的設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切情境的創設,都得服從于課堂教學本質的探究,都是為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能夠親身參與的數學活動或數學試驗情境, 全面領略數學王國的魅力。
3、加強課外輔導,進一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對一些學困生要注意對課前預習的輔導,主要是輔導新課所需涉及的舊知識,使學困生領先一步將課堂教學中用到的基礎知識領會掌握,幫他們鋪平道路,使他們能和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新課,以防止新課中的“夾生飯”現象。課后在批改作業時進行面批,發現問題,當面輔導,及時解決,避免了重新跌人“惡性循環”的深淵。在課外輔導方面,充分發揮大家的力量,組建班級“一幫一”互助小組,讓一名優生幫助一名學困生,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并對他們加以方法上的指導,消除畏難情緒,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理順教材內容,輔導學習方法,糾正練習錯誤等形式,減少了他們的錯誤,使所有學生學習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之,對待“學困生”我們要以公正的態度,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用愛心去感化他們,還要有信心、恒心,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能鞏固轉化的成果。同時,老師要明白,給予愛心是轉化的前題;挖掘他們的潛力和優點是轉化工作的突破口;溝通感情以心交心是轉化工作的催化劑;嚴格要求則是轉化工作的核心。相信“學困生”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健康地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