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霜
【摘要】中國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三大類——訂單式;工學交替;校企雙向管理。本文重點介紹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和校企雙向管理模式。校企合作對高校管理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實踐,可以更好的鍛煉的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自己在實踐中的管理能力。教師同樣需要深入企業學習,以此來驗證和加強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校企合作 高校管理類專業 教學模式的改革
【基金項目】課題:新常態下獨立學院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管理類專業為例,課題編號:2015YJJG1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04-01
一、高校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
1.高校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1)可以促進學生整體的發展
對于學校來說,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更多合格的社會人才,具有高級技能的一些應用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可以把課堂學習的管理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需要的管理技能,在與一些專業的管理人員的工作中,加強了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對于所學的知識會有更加專業的了解,定位好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學生通過在企業中的學習可以更好的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樣可以讓一些好高騖遠的學生放低自己的姿態,從基層扎扎實實的做起,增強自己的團隊意識,進而培養優質的工作素質。
有的企業會為學生設置一些真實的管理崗位,學生在這些管理崗位上為感受更加真實,真正的了解一個企業對管理人員的要求和成為一個合格管理人才需要的能力。
(2)有利于培養雙向教師
教師走進企業,企業人員走進教室,通過這兩種活動可以培養更加優質的雙向教師。在校企合作中,學校可以派遣優質的教師進入企業學習。教師進入管理崗位實踐,借助自己的理論知識,為企業的管理、發展提供決策依據。例如,天津電視《非誠勿擾》招聘節目中,每次都會尋找三個資深的人力資源專家,為各位大老板提供決策依據。
2.高效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分類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學校與用人單位根據社會和本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與學校簽訂用人訂單。不僅學生需要走進企業進行實踐,一線的一些教師也需要走進企業進行實踐,將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中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同樣也會遇到,教師在教學中把自己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分享給學生,學生可以提早預知這些問題,有更加充分的時間解決此類問題的發生,學生在工作中就會游刃有余。
(2)校企雙向管理模式
校企雙向管理模式指的是在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教學方案、教學目標的時候允許企業參與這些活動。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必要的場所、設備以及在企業管理中的一些專業的管理人員參與到實踐教學中,進行定向指導與管理的合作模式。企業可以聘請一些專業教師,把一些前沿的理論帶進企業,提高企業的理論基礎。學校同樣可以聘請企業中專業的管理人員走進一線教學,親自授課,親自指導。
二、高校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
1.制定靈活的學制
制定靈活的學制指的就是學校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把學生實踐的時間與學習的時間分配合理,即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又要保證學生在企業實踐的時間。
2.企業需要積極對待每個學生
企業的積極指的是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給予相應的報酬,以此來激發學生在企業學習中的積極性。
3.學校教學要抓住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學校教學要抓住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指的是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是以社會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來制定的。
國外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來已久,以上三點就是從他們那總結得出的。目前,對我國而言,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基本都是效仿國外,效果不是很好,不管是我國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基礎與外國相比差異非常大。為什么收效欠佳呢,從整體而言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國應試教育長期已久,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二是教師大部分都是在學校里邊坐班,幾乎是沒有去企業實踐過。
總的來說,在借鑒西方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之上,我們的教學改革需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教師需要進入企業進行實際的學習和考察,通過實踐加強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同樣需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校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管理人才的培養方案。校內校外兩個實踐平臺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實訓,以此提高學生的管理才能。
參考文獻:
[1]成鳳艷,王猛.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5(2).
[2]梁凌潔.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創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