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橋
摘 要:目前學校紛紛推行學生自主管理,作為自主管理實踐主陣地——班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考慮到中職生的實際情況,從培養責任感、民主意識、身心健康三個方面著手突出班集體實行自主管理的具體措施,在學生自主管理實效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形成了中職特色。
關鍵詞:中職生;自主管理;班級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21-01
隨著現代教育管理概念的更新和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推行學生自主管理。近年來相繼提出“以人為本”、“綠色管理”等方面課題,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的管理模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鑒于中職生課業負擔輕與社會活動密切等特點,中職學校紛紛實行自主管理,并把班級作為自主管理的主陣地,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班級崗位責任制——培養責任感
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在其所著的《教育論》一書中指出“教育的任務是為個人的圓滿生活做準備和求得個性的解放。”作為承擔主要教育任務的學校,必須創造各種適宜的條件,采用各種恰當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為學生今后參與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推行班級崗位責任制,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力求每位學生有事可做,可做好事。創建星星擂臺,讓每位同學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班級崗位責任制的實行必須基于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分析的基礎上。如今的學生,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渴望尊重,渴望展示自己。根據這些特點,本著“尊重學生,提供機會,平等相待”的原則,建立了班級崗位責任制,并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班干部競選制、輪流制。在班上設立各種各樣的崗位,如早讀檢查員、衛生檢查員、學習組長、安全管理員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各自潛能。還建立 “值日班長制度”,全班學生輪流擔任“值日班長”,保證人人都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部分一直被認為是“差生”的同學,通過當選“執政”,紀律意識明顯增強,學習明顯進步。班級崗位責任制的實施就是為了讓每個學生在新的班級成立伊始就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以此為起點確定前進的方向,從而成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
二、制定班規——培養民主意識
美國學者杜威的觀點是:“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生活的準備。”既如此塑造學生的民主精神,進行民主教育就是今天班級管理的題中之義。班級是一個整體,師生一起制定“班規”共同參與管理體現了重視集體教育的力量。今天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學生集體的自主管理就是做國家的主人的預演。對于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而言,教師的教育與學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應有機融合于一個統一體中。這個統一體便是《班規》。
“班規”的制定必須是師生一起,既結合學校的管理要求,又體現了學生的意志,還能夠充分考慮到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制定班規前,先讓每位學生換位思考“假如我是班主任”,要求每個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謀獻策,組織他們學習、討論,共同制定出切合實際且被學生認可的制度。管理制度的確立,一方面得到學生的認可,便于實施;另一方面,制度制定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的過程。讓學生獻言獻策,使學生覺得這不是老師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對自己進行管理、約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正所謂“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才是有法可依,有了制度,我們不服從于任何人,只服從班規,它制約著全班每一個人,包括班主任。這樣一來教師的教育通過班規,便不再僅僅是教師的理直氣壯的“要求”,對學生的“征服”,而是把合理要求轉化為集體的意志;學生的自我教育,通過《班規》也不僅僅是學生要求上進的自覺性,而已轉化為參與班級管理的義務和權利。這樣通過一定的“制度”(《班規》),班集體所有成員都成了管理者,同時又是被管理者,班級管理便由“人治”走向“法治”。學生自主管理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管理本身,從民主教育的目的看,它是讓學生通過這種形式體會并形成法治精神。
三、班級文化建設——培養健康的身心
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班級中度過的。班級文化是學生受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源之一。培養健康的身心,不能不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一個班級的教室環境布置、文化氛圍最能體現班級學生自主管理的水平。蘇霍姆林斯基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因此,引導學生搞好班級文化內部環境,能使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感悟,產生蓬勃向上的力量。例如有的同學為自己班級命名為“意博班”取一心一意、頑強拼搏之意,有的同學為圖書角捐書、帶來盆栽美化環境、自己制作桌布,在“真我風采”展示臺上貼上自己的藝術創作,還有的班級制作了數十張精美小卡片,上面寫滿學生對自己、班級、老師的祝福和美好心愿等等。這種潛移默化過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班級作為學生自主管理的主陣地,在培養學生責任感、民主意識、健康身心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期間班主任的輔導作用不可忽視。三者之中責任感的培養首當其沖,缺少責任感的人很難處理好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的關系,最終難以有所作為。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必須讓學生有承擔責任的機會。在學生自主管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責任感不斷得到增強。其次,民主意識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首要要求,通過學生自主管理,能夠使學生充分發揮敢想、敢說、敢做的積極性,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能夠直接優化班級管理的效果。當學生在班級內以各種方式進行自主管理之后,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與能力都將得到顯著提高。正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學生必然會將自主管理運用到整個的學生管理方式中,逐步形成了相應的班級文化建設,當這種氛圍得以長期保存并時,它就會轉化為校園文化,對全校所有師生員工的思想與行為產生潛移默化影響,促進學校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俊偉.《給教師的建議》.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0
[2] 肖 川.《好教育好人生》.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1
[3] 鄭 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