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琴
摘 要: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非在一朝一夕就可培養而成,需得日積月累。對于學生而言,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也是需要時間和方法的,要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提升學生個人整體素養。本文主要就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教育;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351-01
孩子是否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關鍵在于平時的行為是否符合規范要求。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體現出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需從小培養,我們應該重視兒童行為習慣培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一樣的道理,并不能一朝一夕就可培養而成,需得日積月累,慢慢培養,最終形成自覺的行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強,記憶快,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于兒童行為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讓學生明確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
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一思想早在孔子語論中就被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由此可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從兒童開始。幼兒時期的孩童往往還持有玩樂的天性,他們自由自在,并不在意任何規則束縛,我們就應該利用這些玩樂時間,給他們滲透一些他們需知的基礎行為知識,從而讓他們在快樂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孩童的健康成長。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我們來講,不僅在學習、生活中大有幫助,在以后的事業發展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兒童時期作為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給予充分重視。兒童時期,他們的心靈猶如一塊潔凈的土地,我們播種一種思想,定能收獲一種行為,只要我們耐心播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就會得到全面發展,給祖國的未來帶來希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激發學生的潛能也是有很大幫助的。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多數父母都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擁有幸福的未來。而仍有極為少數的父母,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只顧孩子的學科知識教育,將孩子自身的行為習慣培養置之度外。我們應該從根本上讓家長認識到教育并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而良好的行為習慣又像是存在神經系統中的本金,只要合理運用,一輩子都享用不盡它的利息。
二、讓學生明確良好行為習慣的準則,以便效仿
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是受益終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得讓學生知道哪些習慣是值得贊揚的,它的優勢是什么,哪些行為習慣是不值得提倡的,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何弊端。只有讓學生明確利弊,才能讓學生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學校中,老師應讓學生熟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有關行為準則,從而為培養良好的習慣奠定基礎。此外,老師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讓學生學習培養良好習慣,如:1、讓班長領讀,帶領全班學生熟讀。2、讓同學間互相討論,做到明辨是非。3、根據行為準則,讓同學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寫出不足等。通過老師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不斷規范、強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改變。此外,在日常學習中,教師應經常組織開展以“良好行為習慣”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全面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優勢,促使自身形成好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時要講究策略
1、不定時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要刻意指導,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對于幼兒來講,進行隨機教育,更能夠生動、形象地表現良好的行為習慣對自身的幫助,是一個合適的選擇。隨機教育應開始于日常生活,教師應從生活中的點滴抓起,多方面地觀察、了解學生,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應及時處理,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體驗到做事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當發現學生有不好的行為習慣時,應給予糾正。如:發現有小朋友經常打架時,老師應問清事由,及時批評、教育不良行為的小朋友。不能任由小朋友搗亂,應把它當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機會。
2、在實踐中進行學習。學校應該組織學生到外面看一看,分別看一看正面的事例和反面的事例,讓學生看醫生救死扶傷的崇尚美德,又讓學生看黑心商家的服務態度等。通過觀察不同的環境所發生的事,讓學生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為了讓學生有更深的體會,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扮演角色游戲,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反映現實。
3、通過學科滲透給學生。在教師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學科,將行為習慣教育滲透到教學內容中。現在的家長對子女往往都存在教育誤區現象,對孩子嬌生慣養。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將行為習慣培養結合各科教材滲透到教學中,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如:當教師在講《讓座》一課時,學生通過圖示可以清晰看到讓座過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對同學們的想法加以點評,從而滲透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在進行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繪畫作品《小鳥的家》,通過觀察繪畫作品,教師讓學生互相討論觀后感,進而引導學生培養熱愛大自然及保護大自然的良好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劉芳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新課程(教師);2010年07期
[2] 陳旭宇.讓習慣養成像呼吸一樣自然——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7期
[3] 楊永華.談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J];小學教學參考;2006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