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莉
【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我們發現高中地理教學在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局限,高中地理教學存在不少誤區,尤其是在興趣教學的探索上。興趣教學是開展其他教學的前提,也是開展好地理學科教學的重要支撐。以下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如何切實開展興趣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 ?興趣教學 ?主體性 ?師生關系 ?思維方式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84
在步入高中之后,不少學生反映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尤其是覺得相對于初中地理來說,高中地理在難度上增加,不好理解,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因此,興趣是鼓勵學生學習的方式之一,也是從根本上解決地理學習畏難情緒的途徑之一。但是當前由于興趣教學尚且沒有全面深入地大范圍開展,很多教師對于地理興趣教學沒有真正的理解和運用,在開展的過程中存在片面化等各種局限。以下我針對相關問題談一下如何順利推進高中地理的興趣教學。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開展興趣教學的前提和準備
高中階段學生的主體發展和表達需求明顯強烈,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領域或者問題,并且在自我探尋的過程中獲得對自我的認可和信任,從而建立起對地理學習的信心,形成持久的興趣[1]。然而現在雖然開展了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實際上,大部分院校只是換湯不換藥,仍然以學生的成績為主,以成績為主要評價方式,致使學生在地理課堂中得不到主體發展的機遇。
第一,教師應該走出應試教育的局限,從根本上關注學生個體性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例如現在很多教師就以自己為主,一節課不停地講,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成為知識的復讀機,被迫型的壓抑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喪失主體性之后逐漸對地理學習也失去興趣。相反,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主動發現問題、思考討論探究問題,幫助其培養對地理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地球公轉與太陽直射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借助學校教學樓的太陽高度角變化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夠充滿興趣地獲得主體性發展的滿足。
第二,主體性的建立與教師的評價有著密切的關系[2]。高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具備獨立客觀對自己進行評價的能力,但是又無意識地要對自己進行認可,當教師的評價不當或者偏激的時候會極大挫傷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因為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對于老師的評價極為在意,甚至比較相信,因此在課堂教學也好、課下交流溝通也好,教師要對學生做出中肯的評價,不能由于主觀臆斷和喜好就對學生進行批評,這會使學生懷疑自己,打擊其主體性順利形成。因此,地理教師要注重以鼓勵為主體的評價入手幫助學生形成主體性,從而促進興趣的快速建立。
二、師生關系對于學生興趣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中階段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這樣的狀況,喜歡哪一位老師就會順帶喜歡這位老師教的課程,我認為這主要是學生以情感來對待世界和學習的原因造成的,是一種階段性的發展特征,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來輔助學生建立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一方面,地理教師無論是否是班主任老師,都應該認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情況,而不僅僅是只在意其地理學習好壞,教師對學生投以關懷之后,學生會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切和付出,自然也會報之以李。也就是說師生關系是相互的,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和教學素質,完善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對構建和諧、平等、自由的師生關系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雖然有的學生成績不好,但是在品德、情感、價值觀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3],教師要積極鼓勵這樣的孩子,和學生平等相處的基礎上給予合理的建議和引導。我相信這樣建立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建立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有莫大的幫助。
三、地理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思維發展方式進行興趣的培養
高中地理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然而此時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2],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地理問題理解比較困難,尤其是學習地球自轉問題的時候,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也有更高層次的要求。例如把地球的自轉和一些外在運動的物體聯系起來,甚至和飛機的飛行路線和時間結合起來進行思維的考查,對于高中學生是很難理解的。這主要是由于思維能力導致的。
第一,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發達的形象思維能力來促進其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減小理解難度,形成順勢思維。例如,采取形象的實物教學,通過地球的模型展示,幫助學生進行快速理解,但是要注意的是,采取形象的實物教學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脫離形象思維的束縛,幫助學生自主建立抽象思維能力。
第二,教師可以借助于新型的教學技術,例如多媒體或者虛擬模型、立體三維空間的展示,為學生把疑難的問題展示為真實的模型,從而促進其對于抽象問題的理解,同時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也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興趣引導。
四、實踐是形成興趣的重要導向因素
實踐是形成興趣的重要導向因素,尤其地理學科本身就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師應該借助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現象以及實踐活動的設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習空間,從而實現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形成持久的興趣。
第一,教師要積極開展實踐教學,例如在學習我國地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附近典型山地地形進行現場參觀調查,進行總結。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第二,由于環境和時間的限制,不可能開展實踐教學,但是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和閱歷等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度。例如,在學習四川重慶那邊的地形和氣候時,教師可以先鼓勵去過重慶的學生為同學們描述自己的體驗和經歷,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促進其學習興趣的順利發展。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詳細講述,我們發現高中地理學習主要是以學生的主體性為中心,在充分尊重和鼓勵肯定學生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最新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形成恒久的興趣。同時,不可忽視的是教師要注意自身教學語言和肢體動作的變化和幽默,教師自身的教學情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氛圍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興趣教學的相關知識和策略,不斷與學生、家長、教師溝通,同時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恒杰.高中地理學困生學習心理狀態分析及對策研究[J]. 基礎教育研究.2011(22).
[2]曹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與評價.2012(08).
[3]王興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措施的反思與探索——以杜威興趣思想為分析視角[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