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娜
摘 要:“興趣”可以滋生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數學教學;興趣激發;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62-01
素質教育的開展,新課標的實施,迫切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認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尋求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學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數學,才有可能成為其它科學領域的有用之才,同時,數學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衣食住行更是時時離不開數學,但數學又很抽象,這往往使一些學生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設法把抽象變形象,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一、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因此,在導入新課或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學習時被一種愉快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從而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學習圓的周長”,在練習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半圓形周長和圓周長的一半之間的聯系及區別,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小兔和小猴是一對好朋友,他倆建立了一個半徑是10米的花圃,小猴買了33米金色絲帶,讓細心的小兔繞在花圃一周,可小兔繞來繞去總差一大段。小猴認為小兔私藏了絲帶,小兔委屈的哭了。為此,他倆爭吵不休。這時我隨即提出:“同學們,現在請你做個公正的小法官,為他們說句公道話,想想誰有問題?問題出在哪里?你把原因告訴他倆,讓小猴和小兔心服口服,好嗎?”于是,同學們就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的用手比劃,有的實物演示,都在積極努力地尋找最佳答案。通過學生生動有趣、繪聲繪色地描述,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半圓形周長就等于圓周長的一半加直徑。
二、通過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思維始于動作,動手操作可以協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支柱。動手操做是兒童心理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學中應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踐等多種活動,讓他們嘗到求知的樂趣,從而完成由具體形象思維達到抽象思維的過程。例如,我在教學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時,充分給學生操作實踐的空間,讓學生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容器及黃沙,讓他們合作學習,動手操作,將圓錐容器盛滿黃沙倒進圓柱容器。同學們經過反復操作發現:用圓錐容器盛滿黃沙三次正好將圓柱容器倒滿。真正理解了圓錐體積是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根據圓柱體積公式v=sh,很容易悟出圓錐體積公式v= sh。這樣的推導過程使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發揮,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巧設習題形式、增強學習興趣
練習是課堂教學操作的主要形式,是獲得知識、深化知識、提高智能的主要措施,練習題設計的科學性和趣味性有直接影響學習興趣的發展。因此,在設計練習題時,除了注意從實際出發,對練習的層次、練習方式等做出科學安排外,還要利用小學生的好奇愛動、爭強樂勝的心理,適時適地安排一些游戲性練習,是增強練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另外,還要設計一些有創造性、綜合性、思考性的練習,激勵學生求異思維的解題途徑,啟發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大膽嘗試,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如唯一性的填空題改編成一空多填,把數學概念、法則、性質的定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刻畫和敘述,使得一題多解,一問多答。
四、表揚、賞識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世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獨到的天分,這種天分能否很好的發揮出來,關鍵在于我們老師能否發現并且去挖掘它,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素質和責任感。學生在回答老師提問后獲得了表揚,老師在作業本上加上一句稱贊性的評語等等,這些都能使學生直接獲得歡樂,心理上得到滿足,這種滿足即可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批改作業時,我對不同層次學生給予不同的評語鼓勵:“你的字真棒,老師相信你的學習會像你的字一樣好!”“你的作業給老師帶來一種美的享受,繼續努力吧!”。這些評價會使學生獲得猶如沐浴著雨滋潤的小樹漸漸茁壯成長。對于有困難的同學要及時給予幫助解決,當他們有了點滴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驗成功的歡樂,也讓他們能夠正視自己,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