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杰 馬植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部署,我國資本國際流動越發頻繁,海外并購也是發展的新的階段。本文試比較海外并購發展的十年間的形式和特點,發現新形勢下海外并購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海外并購;新形勢;風險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8-000-01
所謂的并購,就是指一家企業用現金或者有價值證券購買另外一家企業的股權、股份或者資產,以獲得對該企業部分或者全部資產或權益的所有權或者是對該企業的控制權。驚醒海外并購的企業,多是出于經營策略和市場發展的需求,通過并購行為來掌握原材料供應已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拓展銷售渠道在新的市場能提高占有率,多元化經營業務在全球范圍內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收購新的技術或者是單純為了消滅競爭對手等等,總之海外并購隨著經濟的發展變得更加頻繁,變得更加專業。
一、世界海外并購的發展和新形勢下的中國企業海外并購
1.世界海外并購的發展
并購行為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紀九十年代,在當時就已經有了現代的經濟和法律意義上的并購活動。在最初的并購活動都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和聯合經營戰略的需要。并購的惡意始于1974年,摩根斯坦利代表的Inco公司對ESB公司進行的并購,這是現代意義上第一次大型的公司惡意并購活動。與此同時,該時期還伴隨著證券和融資的初步發展,不完善的規則制度導致公司之間的并購戰爭在1989-1990達到頂峰。
到21世紀,經濟全球化和資本的國際間流動導致公司和國家戰略都趨于海外并購來擴大經營和減少風險。在2014年全球并購總額突破了3.34萬億美元。
2015年,全球企業并購的交易額突破5萬億美元,其中美國超過2萬億,亞洲超過1萬億,歐洲超過1萬億,在數額分布上1000億以上的并購活動有兩個,500億以上的并購活動有十個。就行業來看,并購多是一醫療、科技和房地產三個產業。
2.中國企業2015年的海外并購情況
2015年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在世界經濟和國家戰略的催動下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2015一年之內有海外并購項目593個,包括境外融資在內全年累計交易金額為401億美元。海外并購活動幾乎涉及到所有產業,直接投資338億美元,占比為84.3%。
2016年到三月初為止,中國企業海外交易已經有200多宗,有135宗交易宣布金額,披露的交易總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這充分體現我國企業 “走出去”戰略已經初步實現。
二、并購法則的轉變帶來的問題和危機
1.老式的并購法則,21世紀之前,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還在初級階段,特點是:講究并購的雙方尊重和自愿,并購之前經過長期細心謹慎的并購決策和架構,處于當時的活動的不成熟,并購人員和機構多是企業的內部,還沒有專業的外部并購顧問。從交易的形式來看,主要是出于公司發展的考慮,以股票交換為主要形式的比較單獨和分散的交易行為。這些過拿下來就是市場的競爭還不激烈,并購行為以公司的發展視角,基本能達到雙贏。
2.新時代的并購法則,隨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國家也有必要在世界范圍內擴張經濟影響力,海外并購變得更加頻繁,出現了大量專業的并購顧問,在激烈的競爭中沒有太多時間準備和籌劃,并購多是在短時間內敲定,而且惡意的并購行為不斷蔓延。并購形式多是以現金交付的行為,在行業內和行業之間大規模,多次數的并購。從某種程度來講,新形勢下的海外并購已經很難做到雙贏的目的,漸漸變成了并購的經濟擴張和市場的角逐。
3.新形勢下海外并購的問題和危機
經濟全球化和海外并購的頻繁勢必導致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沖擊,國家經濟保護手段為并購活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加之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很多并購活動受制于政府的干涉,戰爭內亂等風險也日趨突出。同時日趨激烈的競爭也使得企業之間的欺詐和責任的負擔出現很大的爭議。這些都是國際經濟的法治秩序不完善和行業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的。
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風險防控
1.國家層面保障。企業的海外并購是企業的發展戰略,也是國家統一部署的需要。在國家層面能和海外并購的國家展開深入的經貿合作,建立穩定的外交關系首先從根本上降低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政治風險;其次,國家層面和合作國家簽訂投資保障之類的合作協議,在開展企業海外并購能夠有據可查,有法可依;再次,全面部署好海外并購的戰略方針,盡量能達到互利雙贏的目的,避免由于利益不均衡導致的國家經濟保護阻礙海外并購活動的開展。
2.企業層面防范。在進行海外并購之前要有很好的風險評估報告,對目標資產、目標企業、目標市場等因素進行評估,選擇對手就是選擇風險;其次是盡職調查環節,全面揭示并購存在的風險,并把風險量化,便于決策參考和談判;其次是在買賣合同條款的設定,合同是雙方權利和義務的主要依據,要在免責條款、支付期間、備忘錄以及爭議解決等方面做出細致規定,防止風險發生后的糾紛和爭端;并購之后的運營,要充分考慮企業文化是否符合當地民俗,是否能可持續發展以及一系列完整的規劃和發展議程。
3.第三方和學者的支持。在實務操作之中,第三方包括專業的海外并購顧問、參與并購的第三方組織和兩國的政府。尤其是在盡職調查之中,通過搜集信息、訪問、訪談和實地考察等手段對目標企業進行全面評估,在法律方面要關注第三方的審批、政府的同意、是否擁有優先購買權、是否有潛在的負債、當地老公和工會的制度、糾紛訴訟、稅務、知識產權的全面考察和評估,把風險量化,并制定出規避風險的手段和建議。還有其他的第三方組織盡職盡責才能保障風險的可控。此外。學者的理論支持和政策解讀等方面的研究及時更新和創新的建議和治理思路,能及時保障企業在海外并購的合法權益和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高峰.中企海外并購 擺脫“特洛伊木馬”形象有門道[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6(10).
[2]張偉華.海外并購交易全程實務指南和案例評析[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2.
[3]胡雪涵.淺析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現狀以及優化策略[J].商場現代化,2016(12).
[4]許倩.后金融危機下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風險與對策[J].時代經貿,2015(09).
作者簡介:喬志杰(1989-),男,漢族,山西臨汾人,寧夏大學政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文化。
馬 植(1988-),男,漢族,寧夏永寧人,寧夏大學政法學院2014級法學理論研究生,研究方向:法文化。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