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華
[摘 要]意象繪畫是一種抒發內心世界和情感的一種表現方式,在塑造人的內在,體現一個人的人文情懷之處有著其獨特的作用。高中美術在意象繪畫這一模塊兒中,有著它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應用方法。正確的運用這些方法和方式,對于高中生的智力提高、思維培養、審美塑造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文的主要寫作目的,就在于通過一定的案例實踐來進行一些意象繪畫教學方式和方法的介紹。
[關鍵詞]意象繪畫;高中美術;教學運用
根據百度百科的講解,意象繪畫作品是繪畫者內心世界和情感的表達,以及其對所存在的自然世界、人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種物質化的體現。一般而言,意象繪畫體現的是繪畫者的內心情感,是一種精神世界的宣泄和體現。在中國,意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表現手法,經常與運用于文學作品以及繪畫作品中,如《易傳》所言:“圣人立象以盡意。”也就是說,意象一般是一種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也就是說意象是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內心情感式的表現。意象繪畫富有它的意象氣息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在特點上,它具有造型手法的主觀性、表現式的多樣性(比如富有表現手法和表現藝術的作品——梵高《星夜》)、人文性和思想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些特點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意象繪畫的獨具特色,獨具匠心。
一、教學意象繪畫定義及其中西方的發展進程
通過對意象繪畫的概念講解和進程介紹,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什么是意象繪畫的基礎上,來進行意象繪畫的學習和掌握,從而在自身的日常學習與創作中,有一個大致的模型和框架,進而促進教師的美術教學質量。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具有一定的教學規模,因而在接觸相關的學習時,學生可以較小學、初中更具專業性。正如前文所言,意象繪畫是一種客觀世界的內心情感表達,它注重對繪畫者內心世界的體現。繪畫者通過自身的價值取向、喜怒哀樂,來將繪畫作品予以情感式的升華。例如,在學習意象繪畫時,可以通過一定的意象美術作品來做一些概念性的引入,例如,海牙的《沙丘》、《沙丘上補漁網的女子》、《街上的女孩子》、《樹林邊》、《樹林中的白衣女孩》等,都可以作為意象繪畫概念引入的作品示例,通過一系列的示例,讓學生來自行判斷其它的一些繪畫作品,并要求他們概括出它們所存在的共同特點和表征。
二、通過意象美術作品賞析教學,來促進學生對意象繪畫的學習
美術教學離不開作品的鑒賞和分析,高中美術也不例外。而意象繪畫往往帶有主觀性的描寫手法,因而在進行作品賞析時,不似印象畫那樣直接明了,而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詳細介紹,并根據繪畫者所生存的時代背景,及其生平介紹,來進行作品的講解和介紹。例如,梵高的《卷心菜和木鞋》(Still Life with Cabbage and Clogs ),在賞析這一幅作品時,教師可以將梵高做一個的簡要介紹,從而讓學生理解梵高作畫時所帶的情感。《卷心菜和木鞋》是梵高早期的繪畫作品,也可以說是梵高作品遺留記載下來的第一副作品。1881年的秋季,梵高使用調色板,用水彩畫的方式,并且求助于當時的畫家莫夫,最后畫作所成。這幅畫體現了梵高的一種內心情感,也就是他自己內心世界的表達。這種賞析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精神世界的感染與熏陶,并在不斷的賞析與理解中,得到自身的一個畫作理解和評價,從而在意象繪畫這一模塊兒有一個自我的了解和掌握。繪畫作品需要賞析,意象繪畫作品教學更需要通過賞析來培養學生的意象繪畫意識和取向,從而在日常的意象繪畫創作中,能夠根據自身的賞析所得而去進行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和展現。
三、重視繪畫示范的作用,通過繪畫示范進行意象繪畫教學
示范性的繪畫教學,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高中意象繪畫教學也不例外。它需要教師通過自我的繪畫示范,來讓學生了解到一定的相關繪畫技巧,知道如何去進行意象繪畫,如何通過自己的所思所想去進行意象繪畫創作。例如,在模擬徐渭的《葡萄圖》時,教師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先進行示范性的繪畫,在讓學生理解其中的筆法化技巧。《萄葡圖》純以水墨寫葡萄,隨意涂抹點染,任乎性情。畫藤條紛披錯落,向下低垂。以飽含水分的潑墨寫意法,點畫葡萄枝葉,水墨酣暢。葡萄珠的晶瑩透徹之感,顯得淋漓酣暢。可看作是文入畫中趨于放潑的一種典型。作畫狀物不拘形似,僅略得其意,重在寄興遣懷。它將水墨葡萄與作者的身世感慨結合為一,徐渭在畫上自題詩曰: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從中可得知此圖作于五十歲以后,一種飽經患、抱負難酬的無可奈何的憤恨與抗爭,盡情抒泄于筆墨之中。在徐渭筆下,繪畫不再是對客觀對象的描摹再現,而是表現主觀情懷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書之法入畫,此幅用筆,似草書之飛動。淋漓恣縱,詩畫與書法在圖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結合。其畫面上所呈現的那種亂頭粗服的美,較之元代畫家的逸筆草草,更具有一種野拙的生機力感。正如他自己所說: “信手拈來自有神”, “不求形似求生韻”。
四、結語
高中意象繪畫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不斷的循循善誘,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方式去進行教學指導,從而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了解意象繪畫的內涵和意義,不斷的培養自身的繪畫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壽祺、張善文著. 《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李秋零編. 《康德著作全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