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芳
摘 要: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自覺動機,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
關鍵詞:語言描繪;課堂內外;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06-01
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生物喜好的心理情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好老師,如何打開心扉,啟動心弦是我們每個教師教學藝術的追求,是每個學生學有所獲的內動力,于是探索如何激發學習興趣,成為我們教師的必然選擇,現就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注重語言描繪,激發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語言描述同提問一樣,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例如,在教《可愛的草塘》一文時,新課開始,以形象的語言描述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寬闊無邊的大地上長著翠綠的、高過腰的野草,一陣風吹過,就像大海翻騰起浪花,一層起著一層涌向前方,如果你撥開草叢一看,有一個小水塘,塘里的魚挨挨擠擠,用水瓢就可以打到狍子,有時候塘里的野鴨還會飛到人家的飯鍋里去呢!同學們,你們喜歡這個地方嗎?同學們想到這個地方去嗎?看看究竟可愛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可愛的草塘》,希望你們能從文中找到你最想知道的答案?!蓖ㄟ^這樣有聲有色的語言描繪,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喚起注意,激起同學們獲取知識,探究課文奧秘的欲望,就可以大大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興趣。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意語言生動,形象的描繪,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還可以使學生從教師的教學語言中學語言,這比不會運用語言描述教學語言更好得多。
二、開辟第二課堂,培養興趣志向
開辟第二課堂,能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實踐能力,想象能力,教師能夠更好更自由地培養孩子們熱愛語文的興趣和志向,孩子們的好奇心,未知欲能得到積極支持和保護,許多學生就敢于大膽實踐,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在自由的實踐中發現出真理,大膽地進行發明與創造。
1、課內外結合,課內打基礎,課外出特長,把課內知識引向課外,開展語文興趣小組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又培養學生的發明創造能力。如學生在學完《放風箏》一文,學會放風箏的放法,風箏自由飄落的情境使他們受到了美好的熏陶,感受了放風箏的樂趣,都想到野外放風箏,于是,我們組織一次做風箏、放風箏的發明創造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體會到了“空氣有向上浮的作用力,要使自己的風箏在空氣里浮起來,就必須選好材料,注意風箏的結構,各部分的比例”,這樣學生在大膽的實踐中探索出了真理。進行了大膽的發明創造,同時也鍛煉了自己在未知道路上所必需的堅強意志。
2、指導課外閱讀,拓寬學習視野,它可以豐富學習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思想變得更純潔、更健康。在教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向學生推薦閱讀格林童話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學生閱讀后,深受啟發,對美的形象塑造者白雪公主、灰姑娘的遭遇深表同情,對心狠手辣的繼母進行無情的鞭撻,通過這樣的指導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與濃厚的興趣,從而就可以增強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審美能力。
三、走出課堂,培養觀察興趣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只注重在課堂上講灌輸觀察的涵義、方法,不重視學生的實踐觀察,大大遏止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中出現了“做人難,作文更難”的厭學現象。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到自然界中觀察具體的事物,感知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例如:在教學完《鳥的天堂》一課后,把學生帶到周邊鳥最多的樹林里,走一走,看一看,同樣以不同的時間去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結果,看身邊的樹,鳥名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生活習性,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位進行觀察 、注意滲透“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的寫作手法,同進還要調節學生的心理,使他們能從活動中體會到大自然的美,深知自然界的廣闊無垠,無奇不有。在情感上受到美的陶冶,在活動中得到收益,經過多次進行觀察學習、學生的學習信心,未知欲就越來越強烈。因此,只要我們走出課堂,給孩子一個活動的天地,精心引導他們觀察周圍的事物,他們的學習信心就會更足,學習興趣就會加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