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
摘 要:語文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課堂,讓教學走入生活,聯系生活學習語文,從而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實踐;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71-01
生活化的教學就是要把現實的生活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大背景,充分地激發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主體實現和參與的欲望,讓語文的學習內容變成學生生活的內在需要,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加強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只有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才能讓學生掌握到充滿活力和生命的知識,情操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陶冶。因此,將小學語文教學融入生活中,把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方法與途徑。
一、課堂語言貼近生活
簡單明了的指令語能夠使教師講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生實踐語言的機會相對增加。教師在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普通話,這樣可以創設濃厚的語文學習氛圍,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學習語文的機會。小學語文課堂活動的語文指示語應當簡單和明了,然而,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語文語言知識有限,盡量使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詞句,必要時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或母語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在"做中學"。并且,學生也在一起跟老師做肢體語言表演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在他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在生活中積累知識
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張“白紙”,其詞匯量的累積都是依靠后天生活的一點一滴。對于詞匯與知識,學生們只有在生活中學會了積累,懂得了積累,才能了解這些詞匯與知識的含義,才能懂得如何把這些詞匯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靈活使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積累詞匯與知識的習慣,要求他們每天記日記,將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來,對其加以指導;對于那些優秀的日記,教師可以把它拿到課堂上去展示與分享,以此激發孩子們的創作動力,養成天天認真寫日記的習慣。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鍛煉孩子們的寫作水平,而且還能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最終使他們所積累的詞匯與知識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容易適應社會生活。
三、通過演練再現生活
在實施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可以通過現代媒體,直觀地展示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還可以以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演一演課文內容,從而再現生活,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孫臏、田忌和齊威王。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孫臏胸有成竹的理解,而且對田忌和齊威王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四、實現閱讀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部分的教學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如果教師只注重學生課內閱讀的教學,不進行適當的拓展,那么學生的知識面、學習的空間將會被局限,不利于學生的長久性學習和提高。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作者寫文章,胸中有境然后才能妙筆生花;學生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因此,在小學語文生活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善于把握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善于聯系生活,由景入情,以情觀景,啟發想象,步入情境,積極的使閱讀教學生活化,努力為學生學習語文創造具體生動、引發聯想的生活情境,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啟動了學生積淀已久的情懷。此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教學中,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也應注重價值取向。
五、設計生活化的語文作業
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過程中,作業應該是語文生活化的有效載體,教師在進行學生的作業設計時,要設計與現實生活貼近的語文“生活化作業”,教師要如實的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教學的需要,有針對性、有目的的給學生設計生活化作業,通過作業引導學生進行生活體驗,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作業內涵,讓學生帶著作業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去體驗完成,實現作業中有生活、生活中映射出作業,從而激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語文整體素養。這樣,讓學生的作業向著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有效的避免了作業的枯燥性的同時,也極大限度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致,充分的發揮出了作業教學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
六、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
語文教學中,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平臺,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教師要使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引導學生留意身邊的人、事、實物,創造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感悟語文,把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語文引入教學,使學生對自然、對語文有更感性的認識。如帶領學生郊游,聽樹葉沙沙作響、小溪歡快流淌、鳥兒放聲歌唱,讓學生在碧綠的草地上嬉戲,感受湛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及嗡嗡飛舞的蜜蜂。這樣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在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能夠優化教學過程,讓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